话剧《哈达铺的灯光》剧组赴哈达铺开展“重走长征路、重温革命情”采风活动
由甘肃省话剧院创排的红色革命题材话剧《哈达铺的灯光》,已成功入选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和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暨第十八届文华奖评选。经过精雕细琢的修改打磨提升阶段,剧目焕发出新的“艺术生机”。
9月12日,在参演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出发前夕,剧组主创及全体演员再次来到甘肃宕昌哈达铺,开展“重走长征路、重温革命情”采风活动。这也是继该剧筹备阶段、创排阶段一系列采风活动后的又一次深入红色革命圣地,旨在通过实地体验,深化演员对历史的理解与情感共鸣,进一步增强演员们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怀,为在参演国家重量级的两个艺术赛事中,激发潜能、激励斗志。

追寻红色记忆,汲取精神力量
活动伊始,剧组一行来到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再次重温中央红军突破腊子口后在此决策“到陕北去”的关键历史时刻。纪念馆内,泛黄的《大公报》、红军使用的马灯、军民鱼水情深的场景复原,尤其是那一盏深夜中的灯光,让演员们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1935年的革命岁月。在纪念馆广场,背对着庄严肃穆的红军长征红色纪念碑,剧组党员带领全体成员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面对党旗,大家重温入党誓词,誓言铿锵有力,既是对革命先辈的致敬,更是对艺术创作初心的坚守——用舞台语言传承红色基因。

实景演绎经典,时空对话历史
随后,主演团队深入“关帝庙”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旧址、“同善社”红一方面军司令部旧址和周恩来住室、“义和昌药铺”毛泽东与张闻天住室等历史场景,进行剧中桥段的实景呈现。在“关帝庙”,演员们再现了“乡亲送别红军”的感人画面,当“毛泽东主席”宣布,“明天天一亮,我们的队伍就要在关帝庙集合出发了”,台下白发苍苍的哈达铺乡民眼眶湿润,仿佛回到了那个难舍难分的清晨。此情此景,让演员们深刻体会到红军与百姓的血肉联系。
在“同善社”周恩来住室院内,饰演毛泽东与周恩来的演员通过时空交织的对话,演绎了“伟人论道”的经典片段,“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与“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诗句交相呼应,在周恩来总理画像的注视下,演员们的专业演绎引发游客阵阵掌声。一位来自外省的游客感慨:“在历史发生地看演出,仿佛能触摸到革命先辈的心跳”。

舞台党课创新,传承革命信仰
当剧组来到“义和昌药铺”时,恰逢兰州大学教师在此开展“行走的党课”活动。主演们随即呈现上“政治局五人小组会议”讨论情景,毛泽东“陕北就是我们红军最好的落脚点”的铿锵话语,让现场教师们热血沸腾,大家纷纷表示:“这种‘舞台上的党课’形式新颖,在毛主席住室前身临其境感受革命决策的智慧,比任何教科书都更有感染力。”此次互动不仅是艺术与思政的融合,更让“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内核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以艺术致敬历史,用初心照亮未来
此次采风活动是剧组对历史的深度致敬,更是对艺术创作的淬炼。话剧《哈达铺的灯光》通过“小切口展现伟人”的创作理念,将哈达铺的历史故事转化为舞台艺术,旨在让观众从老百姓的视角感受革命精神的温度。剧中“哈达铺的灯光”从忽明忽暗到明亮温暖的设计,不仅是舞美创新,更隐喻着中国革命从困境走向光明的历程。
话剧《哈达铺的灯光》将于9月下旬赴杭州参加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展演,10月中旬赴重庆参加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暨第十八届文华奖评选。甘肃省话剧院全体文艺工作者将以此次采风为契机,进一步打磨剧目,用艺术的力量让哈达铺的红色记忆照亮更多人的心路,让长征精神在新时代永放光芒。相信这部凝聚着初心与敬意的作品,将在艺术的舞台上,讲述好长征故事,传递好红色力量。(文/张彤 图/马彦然)
- 2025-09-15百余专家学者共议《四库全书》传承与创新 第十届四库学论坛在兰闭幕
- 2025-09-14【甘快看】(文化中国行)“东方微笑”麦积山石窟:跨越千年,再续传奇
- 2025-09-14【甘快看】“寻境敦煌”!来自服贸会甘肃馆的数字技术新体验
- 2025-09-13【甘快看】千年莫高的新时代交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