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李建国:让苹果“飞”出黄土高原

图为果农杜效斌和李建国研究果品 朱强/摄
三年前,他还只有一部手机、一台电脑;三年后,他组建的多头电商渠道一年卖出近三万斤苹果。灵台小伙李建国,是怎么把那些被客商嫌弃的“小果子”,一箱箱发往全国各地的?
2021年,李建国回到家乡甘肃灵台,扎进田间地头,决心帮乡亲们卖苹果。起步时,他一个人打包、客服、直播全扛下。那一年,他跑遍全县100多个村,行车超三万公里。推开门、迈进门,他挨家挨户看果园、谈合作。
果农杜效斌是较早和李建国合作的人。他家果园规模不大,大客商看不上。更发愁的是,客商要货又急又集中,一次性摘果存放损耗惊人。
“这些苹果量小,客商不来,好不容易来了,都要大的、不要小的。”杜效斌苦笑道。

图为李建国团队正在直播 朱强/摄
李建国有套独特的选果园逻辑——专找10到50亩的小果园。这些园子最容易被压价。客商挑完“商品果”,剩下一堆“高捡下捡果”,最后只能贱卖。
52岁的郭长兴种苹果12年,最怕客商压价。和李建国合作两年后,他掰着指头算账:“损失少了,利润大了。”
“以前靠客商卖,压价厉害,价格不透明,这两年跟小李合作,明显不一样。”更让他高兴的是,小儿子郭龙也从外地回来了,加入李建国的团队。
“我把小儿子喊回来,他以前在外打工。电商这条路,不能光靠别人,自己人也得学,两条腿走路,以后才能更稳。”郭长兴笑着说。

25岁的郭龙,如今成了团队里的年轻力量。“我家也有果园,我爸年年为卖果发愁,客商压价,销路也窄,我就想,先把自家苹果卖好,再帮邻居、叔叔阿姨也卖得好一点。”
灵台的早熟苹果娇贵,放几天就发软。客商集中采购,往往导致积压损耗。李建国推行“当天订单当天摘”的模式:一大早就根据订单情况安排摘果,紧接着分拣打包,尽量赶在当天傍晚把货发出去。
“电商好,大的小的都收,天天能发货。客商收一批要等好久,一次性摘下来存放,坏得多、损失大。”杜效斌说。
今年六月,李建国发现,灵台拍短视频、搞直播的人突然多了。
“突然看到县里有人拍短视频、直播带货,拍得还挺像样。我联系了他们,发现大家都有共同想法,感觉咱们灵台电商,正在走向专业化。”他说。
现在,团队里年轻人多了,分工更清晰。奋斗三年,李建国有了新目标,他们扩建了仓库,添了新设备。
“希望更多年轻人加入我们,一起把家乡电商做大做强,把灵台农特产推得更远、卖得更多。”李建国说。
果园里,团队又开始了新一轮直播,年轻主播手捧一颗嘎啦苹果仔细讲解,后台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
李建国相信,只要坚持下去,灵台苹果一定能飞得更远。
通讯员 孙筱娜 朱强
- 2025-09-12华亭:多元发力 集体经济“多点开花”
- 2025-09-12高台:“阳光玫瑰”喜丰收 采摘“甜蜜”正当时
- 2025-09-12玉门:闲置大棚“再生金”特色种植“富民路”
- 2025-09-12静宁:核桃丰收产销旺 特色产业助农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