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重走西北角】延安功臣模范红色文化宣讲团:老兵宣讲映初心 红色基因代代传

2025-07-14 17:42 来源:中国甘肃网

  7月8日上午9时,延安博文中学的礼堂里掌声阵阵。6位身着绿色军服、胸戴功勋徽章的老兵在师生注视下落座宣讲席,他们来自延安功臣模范红色文化宣讲团,都是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亲历者。花甲之年的他们,要用战火淬炼的记忆,为新一代学子种下红色的种子。

李海安(中间)在作宣讲 杨静然/摄

  功勋集结:老兵筑起红色精神灯塔

  这支特殊的宣讲团,成立于2021年6月。发起人李海安是老山作战一等功臣、陕西省部级劳模、宝塔区第15届特邀政协委员。他带着3位老战友起步,如今队伍已壮大到37人,其中20人是一等功臣,8人获三等功,7人为2级至7级伤残军人。

  在不到30平方米的活动基地里,两面墙记录着他们的故事,一面是成员简介与组织架构,另一面则密密麻麻写满了作战经历与获奖事迹。

延安功臣模范红色文化宣讲团基地 周雯慧/摄

  忆起宣讲团逐步壮大的过程,李海安笑着说:“当时我打电话给老战友们,说想请他们加入咱红色宣讲团,没有一个不乐意参与进来的。大家都是自愿参与并且热情很高啊,有两位80多岁的老班长在参与我们的宣讲后,日子越过越精神了。延安全市区所有的一等功臣几乎都参与了进来。”

  公益坚守:四年零酬劳传递信仰温度

  作为延安市宝塔区监管局综合科副科长,李海安把宣讲团的事当成“除工作外最上心的事”。“我们宣讲从来没收过别人一分钱。住在外省的战友们自己出来回的路费,到了延安之后的花销主要由我们组委会来负责。去年有企业捐款了6万元,我们作为正常开销用。”

  更多时候,老兵们在用自己的方式“贴补”这份事业。李海安经常为活动垫付工资,他认为这是应该的,因为对比其他战友为党和人民的付出,他觉得“自己不算什么”。一位家住渭南的战友,来回一次的路费要200多元,但他自己坚持要来作报告。

李海安在基地讲战友故事 杨静然/摄

  创新传承:让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是宣讲团的使命。他们讲延安故事、南泥湾故事、张思德故事,也讲老山作战的英雄事迹,用现场讲解、互动问答、多媒体展示、线上线下结合等方式,适配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听众。

  “对党员干部,用战斗案例筑牢共产主义信念,结合党纪法规和新政策讲爱国与国防;对学生,就多讲未成年人保护法、校园安全,用艰苦奋斗经历激励他们珍惜当下。”李海安说:“校园宣讲是重点,多问答、多合照、多交流,让故事比课本更深刻。”

  但他深知,50分钟的课堂远远不够。关键是让红色文化融入日常,让宣讲常态化,营造学英雄的氛围,激发大家的工作和学习热情。

李海安在社区宣讲地 周雯慧/摄

  “用咱陕北话说,‘跟阳光的人在一起,浑身感到热烘烘的’。”李海安说。红色的种子,正在这样的坚守中,代代相传。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3级本科生周雯慧、杨静然、陈全康黎;指导老师阴雨永、王臻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