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西北角】标准化种植 数字化管理 新质生产力推动洛川苹果产业焕新出彩
7月初的洛川县,果园里绿意正浓,青涩的苹果挂满枝头。眼下它们虽未成熟,却早已“上网待命”——一旦被采摘,就将通过冷链物流、贴上二维码,进入京东、天猫、抖音等电商平台,在直播镜头中走向全国。这是顶端果业多年坚持的运营路径,也是洛川苹果迈向数字化、标准化的一个缩影。

洛川县阿寺村苹果果园 杨文静/摄
顶端果业成立于2014年,是洛川县唯一一家实现从苹果种植、仓储分选到线上销售全流程自营的企业。年销售苹果达2万吨,托管果园2万亩,合作果农超过2000户,每年带动就业7000余人。“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洛川苹果走上一条真正高质量的发展道路。”公司负责人赵锋锋说。
一果一码:以科技手段筑牢苹果品质底线
走进顶端果业的选果车间,进口自法国的分选设备正对每颗苹果进行严格检测,涵盖果形、色泽、糖度、硬度、农药残留、病害等多项指标。经过层层筛选,苹果的通过率甚至不到一半。“品质是我们的底线,我们坚持宁缺毋滥。”赵锋锋坦言,“正因如此,我们才能在京东、天猫等平台保持行业领先的定价和口碑。”

顶端果业公司智能数字化分选车间 温玉婷/摄
每颗通过筛选的苹果都会被赋予一个专属二维码,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其采摘日期、果农信息及检测报告,真正实现“从果园到舌尖”的全过程追溯。这一做法不仅提升了消费者信任,也推动洛川果品在全国市场中树立起品质标杆。

顶端果业公司礼盒装苹果 温玉婷/摄
从30户到2000户:标准化管理释放果园新效益
2017年,顶端果业在洛川启动果园托管试点,当年仅有30余户果农参与。“一开始大家都有疑虑,觉得自己种得也挺好,为什么要听企业统一安排?”赵锋锋回忆。但一年后,参与试点的果园每亩年均增收超过2000元,更多果农便纷纷主动前来要求合作。
阿寺村果农李亚民对此深有感触:“顶端果业提供技术和农资支持,符合收购标准的苹果公司会收购。”他坦言,虽然托管的果农收入增幅因果园和技术差异有所不同,但“苹果种得好,公司的渠道可以让价格高出20%-30%。”
在推动果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顶端果业不仅建立“托管+标准化管理”模式,还积极联合科研力量,助力地方苹果品种市场化。洛川苹果试验站副站长邹养军介绍:“秦脆是我们重点推广的品种,历经多年杂交筛选,于2016年正式通过审定。”他补充道:“我们与顶端果业长期合作,比如试验站推广的秦脆苹果,就由顶端果业通过其销售体系进行市场化推广。”

洛川苹果试验站新品种培育中心 杨文静/摄
目前,顶端果业已与洛川县北园片区五个乡镇的超过2000户果农建立了标准化托管合作关系,全面实行精细化修剪、精准施肥、精准用药、精准采摘的“四精管理”模式。公司依据果树的生长规律和气候条件,制定详细的农事时间表与技术标准。
“施肥、修剪、套袋,每项作业都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时间点完成,一旦错过窗口期,就会影响果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赵锋锋强调。公司会专门派出督导人员跟踪执行,实行全过程数字化记录,确保每一项标准执行落地、实时可查。
此外,公司为每位合作果农建立电子档案,由园艺、农资和植保专家提供全程指导。果农只需专注田间生产,管理、加工和销售则由企业统一负责,实现真正的“产管销一体化”。
从田间到云端:智慧农业与直播电商齐头并进
为推动农业向新质生产力演进,顶端果业正在规划智慧农业方案。“未来三年,我们计划建成2000亩智慧果园,实现果园的机械化、智能化管理。”与此同时,电商直播也成为企业营收重要增长点。自2018年布局以来,公司在抖音、快手等平台日均发货量已达5000箱,主播岗位月收入达9000至1万元,成为当地最具吸引力的新兴职业之一。“主播看似简单,实际上要求极高,能长期坚持下来的不多。”赵锋锋透露,目前公司主播团队中,有不少人已经连续工作超过六年。

顶端果业公司直播现场 温玉婷/摄
“做农业,拼的是长期主义。”赵锋锋说,“苹果不是刚需产品,但真正品质过硬的好苹果,就能让消费者持续买单。”
如今,在顶端果业的带动下,数字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种植模式正悄然改变着这片黄土高原的果业生态。一颗颗苹果,从枝头到舌尖,不仅连接着田野与市场,更串联起科技与乡村的未来。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4级研究生杨文静、温玉婷、谭小雪;指导老师王臻、阴雨永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 2025-07-10【重走西北角】非遗皮匠肖砚杰:传统皮具在跨界合作中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 2025-07-10【重走西北角】延安剪纸艺人李福爱守正创新 巧手剪出美好新生活
- 2025-07-10【重走西北角】直击张掖森林消防野外驻训:手心老茧刻忠诚 冷水浸骨为守护
- 2025-07-09【甘快看·重走西北角】咸阳袁家村:“新村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