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大棚经济多元发展绘就增收新图景

盛夏时节,走进静宁县八里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一排排日光温室与钢架大棚整齐排列,棚内各类高原夏菜有序产出,多元丰收画卷徐徐铺展。
走进该园区的西红柿日光温室大棚,工人正在忙碌。“目前我们园区种植的西红柿果型大、口感好,深受市场青睐,经济效益也比较好。今年种植了10棚西红柿,每棚产量在0.6万斤左右,按照每斤1.2元的价格批发,预计收入可达7万元。”园区负责人司金平介绍,八里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有暖棚100座,塑料拱棚200座,主要种植西红柿、黄瓜、辣椒等蔬菜,同时带动周边100多名村民务工。
园区从育苗、施肥、除草到采摘、分拣等各个环节,需要大量的务工人员,则优先聘请周边村民务工,为大家提供家门口的就业机会。
“我有蔬菜种植和大棚管理的经验,今年年初受邀应聘到这里工作,负责园区技术管理,比如说西红柿又分为圣女果和普通西红柿,圣女果要留双头,黄瓜还要落蔓。”园区务工人员史红生说,我月收入3000—4000元,家门口就业,既顾家又挣钱,挺好的。
像史红生这样的村民,正是园区“优先聘用周边村民”机制的直接受益者,而这一机制的背后,是园区全链式产业布局的支撑。
据介绍,八里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是该镇依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群众种植优势打造的一处集种植培育、蔬菜生产、食用菌种植、加工销售、观光采摘为一体的全链式现代产业园区。园区分三个区块,第一个区块为设施蔬菜种植区,第二个区块为食用菌智慧方舱,第三个区块为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三大区块互补联动,形成“蔬菜种植—食用菌培育—良种繁育”的循环产业链。
示范园紧盯助农增收目标,全面推行“党组织+龙头企业+村集体+基地+农户”的模式,成立产业联合党委,负责产业规划,运营管理等工作。可提供稳定就业岗位80余个、季节性用工200多人,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0万元。
“今后,八里镇将依托科技赋能、产业带动,从技术革新、市场拓展、产业融合三个方面发力,不断把大棚经济打造成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共享田园’融合发展,形成集采摘体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园,吸引周边游客,同时增加村民收入。”八里镇党群服务中心主任樊子泱说。
今年,静宁县坚持“三区三带”蔬菜产业布局,持续优结构、提质效、延链条、强供给,着力构建现代育苗、绿色基地、贮藏保鲜、冷链物流、精深加工、安全追溯等环节于一体的蔬菜产业发展格局,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蔬菜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水平,确保全县蔬菜总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其中设施蔬菜面积稳定在1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15万吨以上,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谋划实施蔬菜类项目6项6224万元。
通讯员 李芳艳 杨红娟 李童晖 文/图
- 2025-07-09【重走西北角】兰大新闻学子与91科技集团共话科技发展与青年担当新图景
- 2025-07-07华亭:农文旅深度融合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 2025-07-04民乐:特色产业“链”起乡村振兴新图景
- 2025-07-02灵台:奏响复种“进行曲”绘就丰收新图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