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快看】解码绿色发展的“甘肃方案”
原标题:解码绿色发展的“甘肃方案”
中新网甘肃新闻7月10日电(黄悦悦)在西北大地的绿色转型浪潮中,一支肩负“双碳”使命的创新团队正以科技赋能勾勒出低碳发展的清晰路径。
甘肃科技集团省碳中心“双碳”创新团队以“服务国家战略、支撑区域发展”为核心理念,构建起覆盖碳价值全链条的绿色服务矩阵,从政策研究到技术攻关,从技术供给到价值转化的全链条赋能创新实践,正成为西部践行“双碳”战略的标杆力量。
当河西走廊的风电叶片在黄土高原转动时,背后正有一群“碳管家”为其测算绿色价值。作为甘肃省唯一参与全省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设计的平台团队,他们构建的“政策研究-规划编制-企业服务”三级体系已成为地方政府的“碳智囊”。
从陇东高原的庆阳到河西走廊的嘉峪关,该团队为14个市州定制的节能形势分析报告如同精准的“碳CT”,而给窑街煤电等企业开出的碳资产管理“处方单”,更让工业企业的减排路径清晰可见。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的洁净车间里,该团队协助申报的“绿色工厂”标识,正成为甘肃制造向绿而行的新名片。

图为省碳中心参加的2024零碳国际学术研讨会。(资料图)甘肃科技集团供图
生态变现:15项碳资产项目激活西北绿色家底
渭源县的山林间,每一片树叶的光合作用都在被转化为真金白银。该团队创新的“项目开发-资产储备-市场交易”全周期管理体系,让陇原大地的生态资源首次有了量化的经济账本。
在天水的秦岭余脉,他们编制的林业碳汇方案让万亩林海变身“绿色银行”;在阿克塞的戈壁滩上,光热发电项目的碳减排量正通过交易转化为新能源投资。截至目前,15个储备碳资产项目、32份开发与出售协议,如同绿色契约,让600多万张国内绿证在全国市场流通,1500多万元的合同额更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西北大地照进现实。

图为碳资产开发中心与综合培训基地揭牌暨金塔林业碳汇预售签约仪式。(资料图)甘肃科技集团供图
标准突围:“飞天碳”叩开国际气候合作大门
在兰州马拉松的赛道上,每一位跑者的脚印都被团队用“飞天碳信用”中和。这个对标国际机制的创新体系,构建了从方法学开发到场景应用的全周期链条——分布式光伏板在阳光下发电的同时,其碳减排量正通过“飞天碳”机制转化为可交易的信用;建筑垃圾再生的环保砖,也因这套标准获得了额外的绿色溢价。
当500万吨碳减排指标转化为经济效益,当“飞天碳”作为中国方案亮相联合国中小微企业日,当与阿塞拜疆国立经济大学的合作备忘录签署,甘肃创造的碳价值模式正从黄河之滨走向世界舞台。

图为省碳中心与阿塞拜疆国立经济大学的合作备忘录签署。(资料图)甘肃科技集团供图
人才造血:三维体系培育西部“双碳”生力军
在甘肃科技集团培训中心的教室里,一群年轻的“碳排放管理员”正在进行实操演练。团队构建的“职业技能认定+专题培训+产学研合作”体系,已为全省输送超500名专业碳管理人才。
从兰州新区的工业园区到金昌的矿山企业,巡回开展的“双碳”讲座如星火燎原,让近千名产业一线人员掌握低碳密码。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兰州大学等共建的教学实践基地里,零碳园区规划模型、碳足迹研究,正为重排行业定制减排路线图,这些校企协同的创新实践,正为西部绿色转型注入人才动能。
数字赋能:14项软著构建碳管理“最强大脑”
在团队搭建的能碳管理平台监控大屏上,实时跳动的碳排放数据如同城市的“碳脉搏”,像一位不知疲倦的“碳会计”,精准核算着风光储等能源的碳排放强度,追踪着每一件工业产品从原料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足迹。“碳本溯源·数据赋能”项目斩获的三项省级大奖,印证着这套包含14项软件著作权的系统价值——当它为政府优化能源结构提供数据支撑,当它帮助企业找到减排的“最优解”,数字技术正让甘肃的低碳决策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
从祁连雪山到陇东梯田,这支“双碳”创新团队用一项项硬核成果诠释着绿色担当。“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们每一次创新,都是在为‘双碳’目标铺就现实路径。”该团队负责人说。
当“飞天碳”信用在国际舞台闪光,当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当数字技术赋能低碳决策,在这场全球气候治理的大考中,他们正以“甘肃智慧”书写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答卷。(完)
- 2025-07-10【甘快看】甘肃庆阳:电脉赋能“智”降耗 绿电搭桥“碳”路行
- 2025-07-09【甘快看】甘肃漳县:夯实根基谋发展 乡村振兴势正劲
- 2025-07-09【甘快看】甘肃民乐:“银丝”飘香“链”动乡村大振兴
- 2025-07-09【甘快看】文博日历丨敦煌莫高窟里,藏着中国最早的“只此青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