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央媒看甘肃

【甘快看】文脉华章·营造之法丨雄关,何以定城六百年

2025-06-14 13:33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原标题:文脉华章·营造之法丨雄关,何以定城六百年

  今天(6月14日)

  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作为我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

  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六百多年前

  长城——这条自西向东的“生命线”

  与另一条自东向西的丝绸之路一起

  在河西走廊打了个“结”

  这便是嘉峪关

  这座大漠深处的雄关

  六百年来究竟以何定城?

  时至今日

  又见证了哪些新的故事呢?

  ▲嘉峪关

  01

  戈壁滩上的“长城雄关”

  近年来

  我国正在规划与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

  其中“甘肃段”将于今年内建成

  嘉峪关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

  也是现存长城遗址上

  规模最壮观

  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关隘

  ▲关城具有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所组成的完备防御体系

  它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

  数不清的将帅吏卒 黎庶百工

  费尽移山心力

  才将它建成如今的模样

  嘉峪关作为西北边防要塞

  六百多年从未被攻破

  古人以关城为起点

  向南北两侧修建了两段城墙

  北侧延伸至黑山

  建在了约45度的山脊之上

  因形似凌空倒挂而得名“悬壁长城”

  ▲悬壁长城

  沿着关城的城墙向南走

  就可以来到“长城第一墩”

  这里就好像到了明长城的尽头

  墩台矗立于讨赖河岸边

  60多米高的悬崖之上

  ▲“长城第一墩”

  正是这样独特的地理位置

  才使得嘉峪关易守难攻

  也是这六百多年的坚守

  让这座“天下第一雄关”实至名归

  02

  神秘的“定城砖”

  嘉峪关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

  有这样一块孤零零的砖石

  叫作“定城砖”

  ▲“定城砖”

  相传是在嘉峪关修建完成时

  只剩下了这一块砖

  当时的工匠叫它“定城砖”

  传说如果没了这块砖

  关城就会倒塌

  城墙上的每一块砖

  都留下了负责烧制的砖窑

  或工匠的姓氏

  ▲刻有姓氏的砖石

  当时的士兵们

  会向已修好的城墙射箭

  以此来检测砖石的质量

  如果箭头射进了城墙

  那么整段墙都要推倒重建

  并根据砖石上刻有的姓氏

  追究相应工匠的责任

  正是在这样高的要求和标准下

  嘉峪关从未有结构性的损坏

  六百多年来

  仍旧坚实挺拔 风雨不倒

  这不仅靠历代人的悉心守护

  也归功于整个关城上

  每一块坚实的“定城砖”

  ▲嘉峪关城墙

  03

  既是“边陲锁钥” 也是“文化明珠”

  随着嘉峪关的建立

  它成为了当时

  西域贡使前往明代中原地区

  唯一的法定路线

  ▲嘉峪关地理环境

  作为丝绸之路的要津

  明朝政府在此设立税务机构

  对过往的商队进行管理和征税

  既确保了贸易的有序进行

  也守护了来往商队的安全

  ▲嘉峪关的驼队

  进出嘉峪关的人员

  必须持有盖有官方大印的通关文牒

  也叫作“关照”

  现在的嘉峪关

  还保持着为旅客发放“关照”的体验内容

  ▲为游客发放的“关照”

  随着商队的往来

  嘉峪关成为

  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要地

  关城门洞的青石板上

  还留有深深的车辙印

  向人们述说着古丝绸之路的繁华

  ▲关城门洞内的车辙印

  这里记录了六百多年来

  多民族融合的文化变迁

  也记录了世代长城保护者的守护与奉献

  ▲长城保护员日常的巡视工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

  科技早已成为新的“定城砖”

  守护着城墙上的每一处裂痕与砖石

  ▲监测“风力”对城墙的影响

  ▲嘉峪关的城墙维保工作

  ▲数字技术赋能关城保护治理工作

  这座从历史中走来的雄关

  不再只是古代的铁血关隘

  更是文明对话的鲜活样本

  向世界展示着历久弥新的生机与活力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