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漳县:奋力擘画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2025-05-23 15:45 来源:中国甘肃网

省级和美乡村——新联村一角

  近年来,漳县深学活用“千万工程”经验,以“1364”工作法为总抓手,纵深推进“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一幅“村美民富、业兴人和”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勾勒出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

  “1364”擘画蓝图:解码乡村建设“漳县路径”

  漳县将乡村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创新推出“1364”工作法:以规划引领为“1”条主线,锚定“宜居、宜业、宜游”“3宜”目标,聚焦“城乡关系、产业发展、人与自然、乡村治理、公共服务、共富发展”“6和”抓手,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和美漳县”“4美”提升。“我们坚持系统思维,既要让乡村环境美起来,更要让产业强起来、治理优起来、农民富起来。”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朱小红介绍,通过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结合,全县乡村建设正从“单点突破”迈向“整体提升”。

  示范引领带动:和美乡村建设加速落地

  在三岔镇朱家庄村,工人们正忙着道路改造,一旁的文化墙绘勾勒出农耕文明的生动图景。2025年,漳县计划建设2个省级“和美乡村”、4个省级示范村,提升4个发展类村庄,目前已投入财政资金3960.56万元,所有项目完成审批并全面开工。围绕“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漳县统筹推进示范村建设、农村“八改”工程、土坯房改造、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四项重点任务,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持续补齐。

  走进盐井镇杜家庄村,村口的现代设施农业大棚里,番茄挂满枝头,长势喜人。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负责人刘玉江介绍,一期年产优质蔬菜4500吨,产值超1600万元;2024年新建的35座二期大棚主栽贝贝南瓜、彩椒等高端品种,预计年产值突破1800万元,带动150余名村民年均增收3万余元。漳县坚持“产业兴村”理念,将乡村建设与特色产业培育深度融合,在示范村布局菌菜产业园、中药材初加工车间等产业项目,实现“建一个示范村、兴一片特色产业、富一方百姓”。

  生态治理赋能:绘就绿色发展新底色

  在大草滩镇新联村,废旧农膜回收站的运输车穿梭于田间地头,将散落的地膜收集转运至加工企业。漳县以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为重点,构建县乡村三级农膜回收网络,2025年累计回收废旧农膜2262.2吨,地膜回收率达57.8%。人居环境整治掀起“夏季攻坚”,全县2057吨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清理,458公里沟渠完成清淤,305处烂房烂墙依法拆除,“户投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实现全覆盖。“现在村里道路干净了,沟渠清亮了,晚上还有路灯照明,生活不比城里差!”新联村村民夏金永看着焕然一新的村容感慨道。

  “下一步,我们将紧扣‘4美’目标,持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壮大特色富民产业,让漳县的乡村既有‘颜值’更有‘内涵’,既有‘气质’更有‘品质’。”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包建宏表示。从规划蓝图到落地实景,漳县正以“1364”工作法为笔,在陇中大地书写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时代答卷,让乡村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幸福家园。

  通讯员 汪泽福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