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陇人相205期】傅豪久:90岁的人生舞台 口琴声依然动听

2025-05-23 11:18 来源: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宋芳科

  5月13日,兰州市城关区文化馆音乐厅座无虚席,一场兰州口琴人期待已久的演奏会正在进行。台上倾心吹奏名曲《献给爱丽丝》的傅豪久老先生今年90岁。这首曲目他以前吹奏了340次,可是为了这次演出,他最近又练习了69次,反复400多次的磨合,只为在90岁的人生舞台上依然不辜负热爱。

  1950年,傅豪久还是个15岁的孩子,那年他有了人生第一把口琴,是好心邻居看他热爱口琴赠送的。

  几个月后,傅豪久通过招工进入印刷厂,成了一名学徒工,包吃包住每月8元。拿到工资的那一刻,傅豪久给妈妈5元补贴家用,自己用2块4毛钱买了一把新口琴。

  此后,傅豪久坚持每月买一把口琴,1年集齐12个声调的口琴,他便去上海跟着口琴大师王庆隆先生学习口琴演奏。

  1960年10月,25岁的傅豪久响应支援大西北号召,先是来到酒泉,后来又到兰州,当时兰州还是铅印,他们带来的彩印,实现了技术跨越式发展。

  在兰州,傅豪久利用业余时间开的第一个培训班就来了7位学员,这些人也成为兰州口琴会发展壮大的骨干。

  1985年,傅豪久牵头成立兰州口琴会,汇聚口琴爱好者,利用业余时间排练口琴演奏,参加文艺演出。

  这一年,傅豪久50岁,半生已过,越发热爱,他誊抄改编了更多名曲,让它们更适合口琴演奏。兰州口琴会虽然没有固定的排练场所,但是大家依然风雨无阻每周排练,为这座城市带来美妙音乐。

  时代滚滚向前,傅豪久在岁月里老去,在各种乐器冲击下,口琴越发显得平淡无奇,甚至默默无闻。基于对自身音乐素养的自信,在时代的浪潮里,傅豪久坚定着自己的选择,每天练习吹口琴雷打不动。

  70岁、80岁,每隔十年,傅豪久和家人都要办一场口琴演奏会,转眼就到了90岁。

  “我年龄大了,记忆没有以前好,可是练琴的事情不能偷懒,所以我想了个笨办法。”傅豪久说。

  打开他的记事本,一首首曲目整齐书写,后面是一个个“正”字。

  90岁的演奏会,傅豪久老先生准备了经典歌单,希望回馈琴友和观众。其中贝多芬《献给爱丽丝》是重头戏,那一长串“正”字足见老人的用心。

  就像他沉醉的这方舞台,在90岁依然熠熠生辉,与他一起完成演奏会的不仅有学生、爱好者、更有家人,这种传承带来的快乐更容易满足。

  从一个人、一口琴,到一座城,更多西北人对口琴的热爱,傅豪久老先生因为对口琴艺术卓越的贡献被誉为“西北口琴王”。

  演奏会谢幕时刻,掌声经久不息,口琴爱好者们久久不愿离去,大家期待下一个10年再聆听。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