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非遗文化看甘肃(25)|植物在面料上写诗:甘肃染缬的非遗生态叙事

2025-05-30 10:37 来源: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宋芳科      

  让植物在面料上写诗,甘肃非遗染缬技艺用更生态的方式与自然对话,将草本色彩带到大众生活中。即使是印染的披肩,装裱起来也是一件艺术品。作为甘肃非遗染缬技艺的传承人,管兰欣希望,植物染料可以让人们更加亲近自然。

  兰州安宁仁寿山非遗一条街上,甘肃省级非遗染缬技艺体验馆的布置更加曼妙,在轻纱薄舞的映衬下,微风徐来,轻逸飘渺。但是谁又知道,这些色彩斑斓的纺织物,染色使用的却是植物颜料,那些盛满草本的框子就是色彩来源。

  管兰欣说,她的姥爷来自河北,植物染缬的这门手艺他们家已经传承上百年,她从小就跟妈妈学习手工染缬技艺,所用的原料取材于生活中的植物。比如藏红花、莲蓬、核桃皮、艾草等,它们的色彩就是大自然的本色,但是光拿来直接用还不行,还必须经过一道道工艺,萃取出植物颜料精华,然后根据花纹和色彩来印染。

  管兰欣认为,植物染料是来自民间的智慧,草本的芬芳与面料交融,取材却是随处可见的植物,让万物皆可染,有了双向可能。

  在管兰欣姥爷的老家河北定州,染缬技艺是白洋淀的芦苇,是莲花盛开后的莲蓬,丰富的自然色调在朴素的情怀中成为面料的颜色,其炮制、调色都有着严格的规程,最后才能成为染缸里斑斓的色彩。

  当这门技艺随着家族迁入西北,在兰州染缬技艺同样散发光彩,在植物王国里,每个地方都有他不同的色彩,也能寻找平替的颜色。在兰州,玫瑰的热烈,百合的芬芳,这些都是属于兰州的色彩,也可以通过特殊的工艺成为人们衣服上的色彩。

  “我们的面料有沙、丝绸等等,很多人认同我们通过植物萃取染料,但也担心植物染料会褪色。”管兰欣说,对于植物染料,人们最担心的是褪色,这其实考验着染缬工艺人的匠心和耐心,通过特殊的调制和工艺,植物印染同样能达到久洗不褪色的效果,而更重要的是植物染料自带本草芬芳,更加生态环保。

  在管兰欣看来,手工染缬技艺之所以吸引人,还在于作品的不可复制性。事实上染缬技艺所产生的每件染料都不相同,它们在花纹细节之上永远不会重复,在色彩上也不可能一致,由此每件手工染缬的作品都是唯一而不可复制的,对于染缬艺人来说,匠心的设计固然重要,精心打磨的花纹也必不可少,但是最后呈现的作品还要靠一点运气,就像陶瓷的窑变一样,不可掌控,却会充满惊喜,这也是染缬艺人孜孜不倦的源泉。   

  色彩是生活永恒的主题之一,每一口染缸都沉浸着染缬人的匠心。管兰欣说,植物色彩很神奇,就像藏红花可以析出红色和黄色两种颜色,只是工艺和程序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不尽相同。大自然的植物色彩很丰富,他们的研究也不会止步,希望更多色彩可以走进古老的染缬技艺,让草本生活触手可及。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