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从废品堆积到心灵疏导:探寻独居老人的情感缺口

2025-05-20 08:54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原标题:

  独居老人家里有座“垃圾山”

  从废品堆积到心灵疏导:探寻独居老人的情感缺口

  清理胡女士家的垃圾(上图) 胡女士家的客厅被清理后(下图)

  一租住户放在楼道里的垃圾

  推开家门,脚下全是废品,寸步难行;再抬头,眼前的杂物堆积成山,快到天花板……在一些常年拾荒囤物的老人家中,一堆堆“垃圾山”不仅挤占着他们的生活空间,也埋下了消防隐患。尤其是在天干物燥的时节,房间里堆积的可燃物,让人心惊胆战。老人家中的“垃圾山”不断生长,成为困扰社区治理的“老大难”问题。

  1

  现场:装饰一新的房间里全是垃圾

  今年70岁的胡女士(化名),没和儿孙同住,而是独居在西固区拆迁安置的兰西铁苑小区B区15号楼。推开老人家的房门,记者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两室一厅的房子里到处堆着垃圾,看不到任何家具和生活的痕迹。

  客厅里的电视柜及茶几早已被废品掩埋,老人的老伴晚上就躺在角落里的沙发上睡觉(前年已去世)。此套房内不动火做饭,而是在另一套住房做饭。记者看到,老人家中家具及电器齐全。

  在胡女士的眼中,家里的废品杂物可不是垃圾,而是“宝贝”。拾荒囤物是老人胡女士多年的“嗜好”。兰西铁苑社区多次接到邻居反映,工作人员联合辖区民警多次上门了解到,胡女士并无生活困难。2024年5月中旬,兰西铁苑社区、兰西物业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劝说无果后,便联系社区民警实地查看。民警表示,堆放在屋内的垃圾不清理,风险隐患太大,必须要彻底清理。民警、社区、物业工作人员多次上门耐心劝说,老人终于同意清理室内的垃圾。

  随后,兰西铁苑社区组织工作人员、辖区民警、兰西物业、街道志愿者、党员志愿者35人,备齐工具到老人家中清理堆积如山的垃圾。大家在垃圾堆里深一脚浅一脚地清理着,经过10个小时不停歇的奋战,从楼上至楼下运送200多次,共清理出50桶、350麻袋垃圾,兰西物业调配的4吨垃圾清运车共拉运了3趟。

  5月13日,记者再次前往老人居住的小区回访。据社区负责人介绍,从今年4月份起,老人又开始捡拾垃圾了,估计是怕社区工作人员再次清理她家的垃圾,老人白天不在家,基本都是每天凌晨三四点将垃圾运到家中。“现在老人家中又堆积了大量的废品,平时很少能敲开房门。”说起胡女士,社区工作人员无奈地摇头:“老人入住小区4年多时间,喜欢囤积废品,两个儿子都不在身边。”

  胡女士每个月有1400多元的失地农民保险金,她囤积废品并不为卖钱。东西越攒越多,“垃圾山”不断生长,从一次性饭盒、口罩到锅碗瓢盆,再到纸盒包装袋,五花八门。老人平日就在“垃圾山”里爬上爬下,不仅气味难闻,更存在消防隐患。

  2

  尴尬:社区上门清理 屡屡遭遇闭门羹

  想要搬走老人家中的“垃圾”,面临一个尴尬的境地。

  记者走访西固区、七里河区和安宁区部分老旧小区发现,有的老人会把部分废品囤积在居民楼的公共楼道里。大部分老人会在短时间整理废品卖掉,但有少部分老人会囤积在家中,除非在邻居的强烈要求下,通过多方力量才能彻底清理干净。像玉门街厂前二单小区8号楼一租住户,老两口将捡拾来的垃圾堆积在一楼窗户下和楼梯口。社区网格员多次提醒老人将每天捡拾的废品及时卖掉,但老两口不听劝阻,也不让网格员清理。

  据兰州国资利民物业安宁区兰飞中区物业站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管辖的小区也有将垃圾囤积在家中的老人,但每次接到邻居反映,物业派人上门了解情况时,根本叫不开老人的门。

  像兰西铁苑小区的胡女士,近几年,街道、社区和民警、司法人员已记不清上门劝解了多少次。每次上门清理,老人都会念叨:“给你们添麻烦了,我不是不懂事的人。”然而,一旦真要动手清理,老人固执的一面就显露出来了。

  有司法所的人员表示,楼道属于疏散通道,消防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得占用、堵塞或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以及消防车通道。有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或者有其他妨碍安全疏散行为的,对个人处警告或者500元以下罚款,经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强制执行,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在楼道堆物不仅违法,还可能遭受处罚。有些老人便将废品转移至家中,并以“私有财产”“个人物品”“勿闯私宅”等理由拒绝清理。这让社区工作人员及相关人员屡屡遭遇闭门羹。

  “民法典规定,业主对建筑物中自己所属专有部分的使用、收益或处分,必须考虑到全体业主的共同利益,不得滥用其专有部分所有权,损害其他业主的利益。”司法人员介绍,如果居民在家中囤积废品杂物,产生环境污染或者安全隐患,影响周围邻居的正常生活、休息等情形,其他业主可要求其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恢复原状,赔偿损失。

  3

  专家:老人囤积废品可能藏着心理需求或健康隐患

  针对老人居家囤积废品的问题,记者走访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仵红秦。她说,从心理角度分析老人为什么总爱囤东西,背后可能是焦虑或疾病的信号。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老人家里堆满旧物,甚至捡垃圾回家,舍不得扔任何东西。这背后不只是节俭那么简单,还可能藏着心理需求或健康隐患。“是习惯,还是疾病?很多老人经历过饥荒、贫困,对物质匮乏有深刻记忆,囤积东西能给他们安全感。面对衰老、孤独或疾病,囤积可能是一种缓解焦虑的方式,让他们感觉‘还能掌控些什么’。”仵红秦说,如果囤积变得极端(如垃圾堆满屋、无法正常生活),可能是痴呆症的表现,即大脑认知功能下降,导致他们对物品的判断出现障碍。

  仵红秦建议,强行清理往往会引发激烈冲突,可以试试更柔和的方式,不硬碰硬,可以多次尝试。老人发脾气不是“固执”,可能是疾病让他们无法控制情绪。与其争论“该不该留”,不如问问“这个东西让您想起什么”,小步骤清理,给老人掌控感,不说“这些都得扔”,而是“我们先把过期的药整理出来,好吗?”保留一些无关紧要的旧物,让他们心理上更容易接受。孤独也会加剧囤积行为,多陪老人聊天、散步,减少他们靠囤积物品填补内心空缺。“别把囤积单纯地看作‘坏习惯’,它可能是老人表达不安的方式。如果情况严重,要尽早寻求医生帮助,而不是等到家里垃圾成山才干预。”

  记者手记

  相比清理“垃圾山”建立情感联系更重要

  现实中,解决小区部分老人捡拾囤物问题往往陷入两难境地。搬走大量的垃圾,需要各方的耐心和恒心。

  我们在关注社区独居、孤寡老人时,可以将对囤积障碍的干预前移,如经常拜访老人,老人可能也就不好意思囤积废品;尽可能让老人参与社区组织的文娱活动,让他们在与外界多接触、多交流中发现其自身价值,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如果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与陪伴,情况就会有所改善。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滕效宏 文/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