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花牛苹果周年贮藏的科技密码
原标题:探秘花牛苹果周年贮藏的科技密码

工作人员展示储存的花牛苹果。

花牛苹果机械化分拣车间。本文配图: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冯宝强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冯宝强
春意藏,夏初长。天水花牛苹果销售正旺,供不应求。
在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秦安雪原果品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一箱箱套着防震网的花牛苹果放得齐整,整装待发。箱子内的花牛苹果泛着深红色的光泽,果柄处仍透着新鲜的翠绿。
花牛苹果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其色泽艳丽、果肉细腻、香气浓郁而闻名,是天水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
过去,这个时节的花牛苹果进入销售尾声,受果肉易发绵和易发虎皮等病害影响,导致花牛苹果难以长时间贮藏,不仅让果农和经销商遭受经济损失,也阻碍了花牛苹果品牌的长远发展。
现今,得益于省农科院贮藏加工研究所历时十余年攻关的“花牛苹果周年贮藏保鲜技术”,为花牛苹果品牌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天水当地的“红元帅”打破了“春寒果难存”的“魔咒”,去年9月采摘入库的果子,历经7个月后依然脆甜多汁,在“五一”假期前后掀起新一轮销售热潮。记者近日跟随科研团队走访秦安县,揭开了花牛苹果“鲜行四季”的科技密码。
站在秦安雪原果品有限责任公司冷库前,扑面而来的冷气中夹杂着清新的花牛苹果果香。工作人员随机拆开一箱,只见苹果表皮光洁泛亮,轻轻按压果肉,回弹感十足。“这哪里像是贮存了七个月的果子?跟刚下树时一样水灵!”前来观摩学习的天水市麦积区东丰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曙东摩挲着苹果笑道。
这位种了11年花牛苹果的老把式,一直受贮藏难题的困扰:“2024年,种植的240亩花牛苹果,除了春节前卖掉的,四个冷库贮藏的花牛苹果都在春节后出现果实病害,导致我们损失200多万元。”回忆起往事,吴曙东直摇头。
“来,尝尝看。”秦安雪原果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蔡二成随机拿起一颗苹果,一刀切下,果肉雪白紧实,咬下时发出清脆的“咔嚓”声,乳白色的酸甜汁液在舌尖绽开。
“在省农科院的科技指导下,花牛苹果连续四年没出过问题!由于外观和内在品质等各方面优势,每斤的平均价格5.5元,最高可达每斤10元,而且供不应求。”蔡二成掰着手指头算,省农科院团队研发的“周年贮藏保鲜技术”在雪原公司落地:通过淀粉指数精准确定适宜采收期,再配合1—MCP保鲜剂预处理、贮运环境条件精准控制等技术,构建起“采收—处理—贮运”的全链条保鲜体系,“这项技术给我们公司累计挽回了数千万元损失”。
“测测硬度和糖分!”省农科院贮藏加工研究所副研究员吴小华现场操作检测仪器,随机抽取10个花牛苹果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果肉硬度平均为每平方厘米受重6.7公斤,糖分平均为13.6%。“完全符合优质果标准,相当于刚采摘时的状态,口感正是最好的时候。”吴小华解释,这些参数就是苹果的“青春密码”。
在智能处理舱,现代化设备对贮藏的花牛苹果进行温湿度、气体成分监控等。“就像给苹果按下‘暂停键’,让它们以最佳状态开启‘休眠’,能够新鲜贮藏一年。”省农科院贮藏加工研究所研究员颉敏华形象地比喻。
据悉,该科研团队历时十余年研究,集成花牛苹果适期采收、1-MCP规范处理、贮运环境条件精准控制等关键技术,形成技术体系,不仅解决了冷藏期间花牛苹果的采后发绵和保质问题,虎皮病发病率也控制在1%以下,使花牛苹果的保鲜期能够达到一年。“目前,该技术成熟,效果稳定,对果农持续稳定增收具有重要意义。”颉敏华说。
省农科院注重对该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科研团队定期深入合作社和企业,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从苹果的适期采收、采后保鲜预处理,到科学入库、贮藏期间的管理,再到出库后的运输和销售,每个环节都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操作。他们制定了甘肃省地方标准《花牛苹果冷藏保鲜技术规程》,编写了通俗易懂的技术手册,制作了教学视频,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先进的花牛苹果周年贮藏保鲜技术传授给基层从业者。并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帮扶机制,解决企业和合作社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以前花牛苹果出不了远门,现在冷链贮藏跟上了,科技保鲜技术让花牛苹果品质有保障,外销都有盼头了。”天水汇通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张中福边说边学习淀粉指数测定:将横切果面在碘液中浸蘸1分钟,根据蓝黑色区域占比判断果实成熟度……
从枝头到舌尖,从“季季清仓”到“四季常鲜”,天水花牛苹果用科技重新定义了“新鲜”的维度。在省农科院的科技赋能下,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花牛苹果这张我省农业的金色名片更加闪亮。
- 2025-04-11【甘快看】品质更优长势更壮销路更俏 天水持续擦亮花牛苹果“金名片”
- 2025-03-29【甘快看】天水花牛苹果意外“抢镜”!甘肃“甘味”凭啥香飘四海?
- 2025-02-10【甘快看】人民日报:天水花牛苹果种植户的春联,有何深意?
- 2025-01-14【甘快看】长图 | 叮!这里有一个天水花牛苹果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