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化提升教育水平
才让草
教育数字化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推动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要积极推进教育数字化,充分发挥数字化对教育变革创新的赋能作用。
构建全域覆盖的数字教育基础设施。我省地域广袤,地形地貌复杂,推进教育数字化,首先要着力解决网络覆盖不足、硬件设施薄弱等基础性问题。通过实施“教育网络提升工程”,加大对偏远山区的网络建设投入,综合运用光纤铺设、卫星通信、5G基站等技术手段,实现全省学校网络全覆盖。在一些网络建设难度较大的区域,采用卫星宽带、无线Mesh网络等技术,使学校能接入稳定的互联网,为数字化教育开展提供基础保障。同时,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构建“云—网—端”一体化的教育信息化环境。在中心城市的学校,开展5G智慧校园试点,建设智能教室、虚拟实验室、数字化图书馆等新型教学空间。通过部署物联网设备,实现教学设备、校园安防、后勤管理的智能化,提升校园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打造优质均衡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依托数字化手段,建设智慧教育资源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整合高校、中小学、职业院校的优质课程资源,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数字课程,如敦煌文化、丝路文明、黄河文化等专题资源。建立资源动态更新机制,根据教育改革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定期更新优化资源内容。大力推进“三个课堂”建设,通过网络直播、录播等形式,将优质学校的课程资源输送到其他地区。建立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机制,开展远程同步课堂、在线教研等活动,实现优质师资的跨区域共享。在教育基础薄弱地区,推广“双师课堂”模式,由优秀教师进行远程授课,本地教师负责课堂管理和辅导,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探索创新驱动的数字教学模式。教育数字化的核心在于推动教学模式创新。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基础教育领域,推广混合式教学,将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学生学习画像,分析学习行为和知识掌握情况,为教师教学决策提供依据,实现精准教学。在职业教育领域,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数字化实训体系。联合省内新能源、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企业,开发虚拟仿真实训课程,建设数字孪生实训基地。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模拟真实工作场景,解决实训设备不足、实训安全风险高等问题,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在高等教育领域,推进智慧教室建设,开展探究式、研讨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建设适应数字时代的教师队伍。教师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力量。构建完善的教师数字素养提升体系,通过培训、教研、激励等多种方式,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制定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计划,分层次、分阶段开展全员培训。针对农村教师,重点加强基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针对骨干教师,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数据驱动教学等高端培训。鼓励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创新实践,设立数字化教学改革专项基金,支持教师开发优质数字课程、开展教学模式创新。建立教师网络研修社区,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对在教育数字化改革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在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倾斜,激发教师参与教育数字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完善协同高效的政策支撑体系。推进教育数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完善的政策体系和保障机制。制定教育数字化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教育数字化建设。完善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规范平台建设、资源开发、数据管理等标准,确保系统互联互通。加强教育数据安全管理,建立数据分级分类保护制度,保障师生信息安全。建立跨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加强教育、财政、通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定期开展教育数字化发展评估,及时总结经验,解决存在问题,推动教育数字化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甘肃省教育评估中心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