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李诚
文旅深度融合能够为乡村带来产业联动增值和文化传承创新等多方效益,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甘肃有着独特的自然风貌、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民俗文化,我们要立足特色资源,积极探索文旅融合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与内涵。
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提升乡村经济效益。文旅融合带动乡村餐饮、住宿、交通、手工艺品制作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乡村旅游的发展,让农民能够将自家的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开办农家乐、民宿等,实现多元化增收。例如,一些乡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的销量大幅增长,价格也有所提升,农民的收入得到显著提高。同时,文旅融合还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本投入,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推动乡村产业的规模化、现代化发展。
加强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为了吸引游客,乡村加大对生态环境的整治力度,加强了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一些乡村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如徒步旅行、生态观光等,让游客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增强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同时,文旅融合还促进了乡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如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为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乡村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得到挖掘和整理,通过旅游活动的展示和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乡村文化,增强村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一些乡村通过举办民俗文化活动、建设民俗文化博物馆等方式,将传统民俗文化传承下去。此外,文旅融合还吸引大量的游客和外来文化,促进了乡村文化与外界的交流与融合,为乡村文化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持续推进乡村文旅产业优化升级
各地应根据不同资源特色和文化底蕴,打造差异化的乡村文旅品牌。例如,在河西走廊地区,依托丝绸之路文化,打造“丝路风情”乡村文旅品牌,开发丝路古道体验、沙漠探险等旅游项目。同时,要注重品牌的宣传推广,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平台,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积极探索“文旅+农业”“文旅+康养”“文旅+研学”等融合模式,推动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在“文旅+农业”方面,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让游客参与农事活动,品尝新鲜农产品;在“文旅+康养”方面,利用乡村的自然环境和中医药资源,开发康养旅游项目,如温泉疗养、中医养生等;在“文旅+研学”方面,结合乡村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开发研学旅行产品,如历史文化研学、自然科学探索等。通过这些融合模式,延长乡村文旅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
加大对乡村文旅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乡村交通、住宿、餐饮等条件。拓宽和硬化乡村道路,提高道路的通达性;建设标准化的停车场、旅游厕所和游客服务中心,提升旅游服务的便利性;加强乡村民宿和农家乐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卫生标准。同时,推进智慧旅游建设,推进乡村景区无线网络全覆盖,加强在线预订、智能导览等功能,提升旅游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文旅融合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应加强与高校、职业院校的合作,开设与文旅相关的专业课程,培养旅游规划、管理、营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要开展针对乡村文旅从业者的培训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内容涵盖旅游服务技能、文化创意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提升从业者的业务水平。此外,还应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部人才投身乡村文旅产业,为乡村文旅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单位:甘肃政法大学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