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钉钉子精神推进作风建设
李辉山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一刻也不能放松,我们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以钉钉子精神纵深推进作风建设。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贯彻中央八项规定是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以上率下、锲而不舍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刹住了一些多年未刹住的歪风邪气,解决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顽瘴痼疾,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有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期任务。我们要锲而不舍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断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坚持问题导向,以真改实改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只有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才能真正找准病灶、对症下药。深化党的作风建设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必须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要结合实际,认真对照、举一反三,聚焦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群众关心关切的难点问题等,全面分析查找能力作风方面的短板弱项,从细节小事改起、向基层基础延伸。针对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挖问题根源,为整改落实提供精准靶向。要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把握作风建设地区性、行业性、阶段性特点,抓住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深化整治,特别是把持续深化纠治“四风”,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作为作风建设的重点任务,研究针对举措,制定详细具体的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动真碰硬、务求实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我们党之所以能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最终成就伟业,就是因为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把良好作风视作生命,把不良作风视作大敌,始终保持着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为民务实清廉,持之以恒回应人民群众诉求,解决人民群众所思所盼,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获得人民群众的永远支持,使党执政的社会基础更加牢固。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人民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把握社会发展规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而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同向发力、相得益彰。
坚持常抓不懈,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作风建设是管党治党的永恒课题,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不断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标本兼治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要确立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使改进作风有环境氛围、有行为准则、有评价标准、有激励机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强建章立制、严格按章办事,是改进作风的根本途径。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为党员干部制定行为准则、划定行为边界,转作风、反“四风”,彰显出源头治理的特征,体现着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理念。制度的权威和生命在于执行。坚持严肃执纪问责,强化组织管理和群众监督,严肃查处和曝光典型案件。通过通报典型案例和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强化警示震慑,推动形成高压态势,形成严的标准和严的氛围。对违反制度踩“红线”、闯“雷区”的行为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杜绝“破窗效应”,让制度的刚性约束力形成倒逼机制,确保转作风长效化、常态化。
作者为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