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从香港国际授权展看甘肃文创IP的文化赋能与商业化实践

2025-04-30 17:17 来源: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程健

  4月28日,由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办的香港国际授权展顺利启幕。甘肃省文旅厅委托兰州文创产业园牵头,组织遴选全省各地文博机构、文化企业、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等30余家机构代表和技能大师、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组成甘肃代表团,携百余件展品精彩亮相“东方之珠”,集中展示甘肃文创IP多彩魅力及陇原文创产品创意与商业价值,搭建起甘肃文化走向世界的“高速通道”。

  此次展会汇集了330家参展商、600余个国际品牌,甘肃代表团通过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传统工艺现代化转译、IP授权商业化探索三大维度,累计对接境内外企业超200家,收获合作意向逾百项,这标志着西部文化创意产业正式迈入国际授权经济体系。

  甘肃文创的国际化“突围”

  作为亚洲IP交易量最大的行业盛会,甘肃参展团以“交响丝路·如意甘肃”为主题,通过文化符号解码、产品载体创新、商业逻辑重构的三重突破,成功实现了从地域文化输出到产业价值创造的跨越。

  在甘肃省博物馆的“绒化博物馆”IP展区前,铜奔马化身呆萌玩偶和萌化的天水麻辣烫玩偶互动区,展现了“去刻板化”的设计策略,负责人康莫北说:“抓住文物的一个特色去放大,用卡通手法让年轻人主动靠近历史。”

  “甘博文创”的话题效应在此次展会上持续发酵,吸引了百余家企业主动接洽,涵盖IP授权、供应链整合等环节,并与香港、上海、广州等多家企业洽谈供应合作、IP联名开发等。

  “古今丝路”作为藏地企业代表,他们以“功能性迭代”破解非遗活化难题,将庆阳剪纸不再局限于窗花装饰,而是化作融合汉藏吉祥符号的《乙巳蛇年贺岁礼盒》;将甘南洮绣传统纹饰图案通过植物染色工艺,在羊绒披肩上演绎出符合都市审美的渐变美学;其“转经笔”设计更显巧思——将转经筒结构与书写工具结合,命名为“赚金笔”打入职场消费场景……

  这种“文化符号+实用价值”的双轨策略,成功吸引东莞丽雅行、长尾豹马修MARSUPILAMI、唐妞驾到等5家企业进行了合作洽谈,并与武汉纺织大学达成校企研发合作。

  设计思维的产业革命

  当文创设计从美学设计转向系统化商业思考,一场关于文创产品的改革已经发生。

  世界遗产莫高窟、汉长城边陲玉门关、精美的敦煌壁画。这些元素都在证明敦煌不仅是文化圣地,更是艺术宝库……展会现场,敦煌礼物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宋培东作为本次甘肃展馆的推介官,向大家推介了来自甘肃省敦煌市的敦煌礼物IP,并展示了敦煌的壁画、雕塑、洞窟等是可以通过产品授权、营销授权、空间授权、主题授权等多种方式进行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团队已经从洞窟的壁画、雕塑中提取了1000+高清图片,涵盖佛菩萨、飞天、人物、动物、植物、藻井等丰富形象,方便合作方使用。

  推荐会结束后,敦煌礼物IP与山东美术出版社就纹饰开发进行了全面沟通,更与青州博物馆等达成IP联名开发意向。随着文创产品商业价值的开发,要让文物活起来成了文创设计的重要理念,敦煌礼物通过“可带走的生活方式”,让九色鹿从壁画跃入咖啡杯,使藻井纹样在丝巾上流转。

  从“单一产品”到“系统授权”,参访的甘肃企业对IP授权的定义有了全新的认识。

  “通过这次参展,我们意识到IP运营不是设计的终点,而是新起点”白银林兰铜艺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马艳萍在展会现场表示,“在与山东美术出版社详细洽谈了关于纹样授权的合作后,我发现如果对纹样进行重新运营,是可以将纹样重新焕活。这种从生产商到内容供应商的定位转变,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商业机会。”

  文创IP授权的生态构建

  甘肃企业的收获远不止上百份合作意向,更深层的价值在于,通过与国际市场的直接碰撞,逐步构建起IP孵化、授权开发、渠道落地的完整生态链。

  富达民族服饰工艺有限责任公司的突破最具颠覆性。裕固族非遗传承人杨海燕的传统服饰纹样不仅吸引了俄罗斯采购商的关注,还获得了“萌力星球”IP的青睐,有望创造出兼具民族特色与潮玩基因的UP设计。杨海燕表示:“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民族图样的继承与传承非常重要,忽略了创新设计与实用性的挖掘,接下来,我也会重新整理产品研发方向。”

  九色鹿鸣团队将唐代金银器纹饰解构重组,开发出以敦煌元素为核心的瓷器套系,长期通过与外事机构的战略合作。这次在展会现场接洽到了产品销售与内容营销方面的资源方,对于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有很大帮助。

  兰州文创产业园通过组织企业参与香港授权展,深感甘肃丰富的文化资源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等待挖掘。此次参展不仅是一次文化资源的集中展示,更是一场从“文物活化”到“产业赋能”的系统实践。通过香港国际授权展,见证了甘肃文创通过IP授权实现商业转化的巨大潜力。  

  正如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所强调的“让文物活起来”理念,此次参展通过精准对接国际市场需求,验证了甘肃文化资源向现代生活美学转化的可行性,为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可量化的实践样本。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