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滨 鱼水情深——写在兰州市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之际

学生代表在兰州市烈士陵园讲述革命先烈英雄事迹 (兰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1990年12月,兰州市成立了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双拥工作正式提上议事日程。
2025年4月,兰州市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双拥工作已成为城市的闪亮名片。
黄河之水滔滔不绝,奔腾向前。在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军民团结一心,携手并进,在金城绚烂绽放,处处书写着真挚感人的鱼水情深佳话。
一场战役刻下“黄河之滨”鱼水情
“我们南征北战十几年了,就是为了解放全中国,这一天就要盼来了……”在兰州战役纪念馆里,参加过兰州战役的新疆某部官兵代表正在聆听讲解员朗诵王学礼牺牲前写给妻子苏维仁的信件。
1949年8月25日,西北战场上规模最大的兰州战役打响,第一野战军十一师官兵在沈家岭与敌人展开鏖战。为支援解放军,许多农民将刚收割的粮食全部打碾上交,家中缺粮的,就摘下未熟透的豌豆、拇指长的黄瓜,并刨出半袋土豆送给部队。没有运输工具,百姓们就用肩挑、背扛、车推,将物资送往前线。
面对敌人布下的一道道难以逾越的火力网,全体官兵前赴后继、不怕牺牲,为兰州战役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涌现出“勇猛顽强英雄团”“长攻善守英雄团”等31个英雄模范单位和以“英雄团长王学礼”为代表的一大批英雄人物。
这场战役,不仅是解放大西北的关键一战,更在兰州这片土地上播下了双拥的种子。七十多年来,兰州市大力弘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聚力支持部队练兵打仗,赓续传承红色基因,积极加强与有关部队的联学共建工作,让双拥之花在黄河之滨绚烂盛开。
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双拥工作联系军地军民的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国防和军队建设大局?
在新时代,兰州把双拥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定期召开党委议军会议、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双拥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兰州市始终扛牢双拥工作的政治责任,积极完善双拥工作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协调、部门齐抓共管、军地协调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一份牵挂立起“拥军优属”风向标
2023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6周年,兰州市双拥文艺轻骑兵演出队来到兰州舰,开展慰问演出。
“兰州牛肉拉面很出名,可惜舰上没有专业厨师。”官兵们无意间提到。回到兰州后,兰州市双拥办精心挑选了一家师资雄厚的牛肉面培训机构,邀请官兵来兰学习。如今,兰州舰的官兵们也吃上了地道的兰州风味。
这些年,兰州还积极开展各类拥军活动,丰富部队文化生活。先后开展“送图书进军营”“送文化进军营”活动十余次,为驻地部队赠送各类科普图书2000多册、政策宣传材料8000余份。
空军某部一名军官长期在外执行重大任务,孩子小升初的问题让全家人焦急万分。得知情况后,相关单位迅速联系协调,一条“孩子上学的事已办好,请您安心工作”的短信,让该军官悬着的心落了地。
近年来,共有2400余名军人子女享受义务教育阶段优待政策、260余名军人子女享受中考加分政策、转业军官、由政府安排工作的退役士兵、随军家属的安置率达到100%;举办150余场退役军人、现役军人及家属就业线上线下招聘会,累计提供就业岗位4.7万余个。
部队需求在哪里,服务保障就到哪里。兰州市优先解决部队基础设施、营区建设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为提升部队战斗力,兰州还积极支持部队开展科技练兵、实战化训练等活动,提供场地、物资等方面的保障。制定、修订、出台《军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办法》等各类政策和规范性文件40余份,建立起细致、高效的政策落实机制,有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实。
一个举措让军人收获温暖
2024年8月,兰州市拥军一卡通“戎耀卡”正式实施,为驻兰部队官兵、文职人员提供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等多元化优待服务。
“有了这张卡片,不仅省去了登记证件换票进站的流程,还有利于保护军人身份信息。”兰州警备区战士黄文龙说。
在兰州市各类公共服务场所,设立军人依法优先优待服务标识,在火车站、西客站、中川机场等场所设立了军人优先绿色通道,军车免费停车、免收通行费用等政策实现全覆盖。
在红古区民族街的双拥小巷,许多店铺门口都有醒目的“拥军惠军门店”标识牌。目前,双拥小巷内50余户营业商铺中,已有40余户成为“拥军惠军”门店,店内商品面向军人军属提供九折及以上优惠。
兰州新区积极探索社会化拥军,举行首批“拥军医院”签约授牌仪式,为部队官兵开辟“四优先”绿色就医通道,初步解决了现役军人看病难、就医难问题。
为确保优待落实到位,兰州市启动拥军惠军项目百名志愿者体验活动,对全市优待项目进行常态化监督。
市爱国拥军促进会广泛参与拥军优属活动,每年八一建军节、春节等重要节日,社会组织都会组织志愿者走进军营、慰问军属,开展文艺演出、义务劳动等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拥军氛围。
近年来,全市建立健全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机制,规范军地互办实事、互解难题机制流程,全力做好部队建设服务保障工作。抓好各类优抚政策落实,建立常态化军地互访交流机制,组织关爱抗战老兵、关爱烈属活动,建立部队官兵立功受奖喜报送达和奖励制度,不断增强官兵扎根军营、建功立业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一片真情换来双向奔赴
“牢记家乡嘱托,守卫好祖国的边疆……”2024年春节前夕,兰州市双拥办收到西藏军区某边防连的一封信。
2023年底,作为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兰州市和西藏军区某边防连结成共建对子,开展共建活动。市双拥办工作人员前往连队驻地了解官兵生活环境和连队建设情况,积极解决官兵生活中的困难,做好连队建设发展的服务保障工作。
2025年春节,驻守在新疆、西藏等地的边防部队官兵收到来自兰州市的新春拥军礼包。
市双拥办工作人员罗娜说,新春礼包都是精心挑选的,有牛腱子肉、丁娃烧饼等独具当地特色的风味食品,以及写满新年祝福和美好祝愿的贺卡,捎去一封封兰州市民和学生写给官兵的慰问信。
“解放军叔叔,你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向你们致敬”“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因有你们负重前行,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你们的守护”……
驻兰部队也积极参与地方建设,与兰州市联创共建,在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生态建设方面,驻兰部队官兵与兰州人民携手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开发出国防林、双拥林、民兵林和生态绿化基地20余处,为兰州的绿水青山贡献了力量。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部队与地方共建精神文明示范点20余个、文明新村30余个、文明社区200余个,传播了文明新风尚,带动了沿线乡镇(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兰州,双拥是一种习惯,没有淡季。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兰州市军政军民团结的局面不断巩固和加强,双拥之花在黄河之滨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为实现强军梦持续贡献着兰州力量。
一场活动共绘双拥新画卷
“青春有梦,国防有我。我们要牢记革命先辈的无悔牺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奋发向上,将来报效祖国。”2024年9月30日,兰州市金塔路小学举办了以“强国复兴有我”为主题的家长课堂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在2023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教育局联合印发《关于“千人千校红色老兵进校园”工作的通知》,建立完善老兵进校园制度机制,组织1000余名优秀退役军人进入中小学担任红色辅导员、红色故事宣讲员、国防教育辅导员、征兵工作宣传员,让红色基因、红色血脉、红色文化代代传承、代代赓续。
同时,兰州市全面整合多元资源,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烈士陵园、少年军校等阵地,建立国防教育基地30余个。每年举办省市各界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组织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近年来社会各界累计网上献花人数达4000多万人次、留言640多万条。
每年,兰州市都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拥军、文化拥军、科技拥军等活动,组织新兵欢送、老兵退役仪式,“八一”建军节、春节向驻兰官兵、共建部队致慰问信。
2024年,通过点亮大屏的方式参与“百城千屏祝福人民海军”活动,做好庆祝海军成立75周年活动。积极打造“城舰共建”双拥品牌,建立重大节日走访、执行重大任务慰问等常态化互访交流机制。2024年9月,兰州舰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驻兰部队牢记宗旨使命,视驻地为故乡,把群众当亲人,积极参与兰州经济社会建设,承担抢险救灾、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和平安兰州建设等重大任务,充分发挥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南永涛 通讯员 季红
- 2025-04-242025年度“双千行动”动员部署暨代表培训会召开
- 2025-04-24甘肃农业大学获批“饲料工程”本科新专业
- 2025-04-24?第五届鲁企走进甘肃·临夏投资洽谈会启动仪式举行
- 2025-04-24兰州市城管委规范建筑垃圾管理助力“无废城市”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