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强信心 看发展丨民勤沙葱产业破万亩 “五根葱”托起乡村振兴新希望

2025-04-24 10:33 来源: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刘姗 宋芳科

  在民勤县大坝镇八一村,一片生机勃勃的沙葱种植基地正在蓬勃发展,这里是民勤县沙葱产业的核心区,也是“中国沙葱之乡”的核心地带。

  近年来,民勤县将沙葱产业作为节水增收的优势主导产业,积极探索创新,走出了一条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发展之路。

  民勤县沙葱产业的发展成果令人瞩目。“目前,大坝镇已累计发展温室沙葱500座、露地沙葱3000亩、拱棚沙葱50座,带动全县沙葱人工种植规模达到1.5万亩,其中设施沙葱6000亩,露地沙葱9000亩。”大坝镇党委书记徐世卿介绍。

  这一规模的实现,离不开当地政府对沙葱产业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扶持。

  为了进一步推动沙葱产业的发展,民勤县着力打造沙葱产业园,构建了“一园引领、多点开花、规模经营、组团发展”的产业格局。

  “产业园内配套设施齐全,建有沙葱包装车间、交易市场、科技研发中心、恒温库等基础设施。”徐世卿说,这些设施的建设,有效提高了沙葱的储运保鲜和调蓄能力,实现了沙葱的常年均衡供给和错峰上市,为沙葱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徐世卿介绍,民勤沙葱的特色与优势可以用“五根葱”来概括:它是一根“绿色”的葱,通过了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是一根“营养”的葱,富含17种氨基酸,其中8种是人体必需的;是一根“节水”的葱,亩均用水量仅为240方,单方水效益高达50元,是传统大田玉米的20多倍;是一根“文化”的葱,其生长特性与民勤人“勤朴坚韧”的特质高度契合;更是一根“富民”的葱,日光温室沙葱棚均产量达5000公斤以上,棚均收入达12万元以上;露地沙葱亩均产量达5000公斤以上,亩均收入达2万元以上,真正实现了“十万元棚”和“万元田”的经济效益。

  言谈间,记者见到了正在清理干沙葱的八一村村民叶得普。

  今年55岁的叶得普从2014年起种植沙葱,“我现在种了5个大棚和15亩地的沙葱,一个大棚一年收入7-8万元,一亩地年收入3万元。儿子从事电商行业,主要销售沙葱、人参果和蜜瓜,销往深圳广东一带。”

  2024年7月,民勤县被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中国蔬菜流通协会授予“中国沙葱之乡”称号,这一荣誉不仅是对民勤沙葱产业的高度认可,也为当地沙葱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同年8月,中国农业科学院乡村特色产业专家团民勤工作站挂牌成立,为沙葱产业的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2025年3月,通过沙葱进全国两会的活动,民勤沙葱的知名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为其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民勤沙葱产业的成功,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也为其他地区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