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惠民场景创新 畅游兰州提质升级 兰州文旅全域发力促消费

本土非遗展示受百姓热捧

景区升级吸引游客享快乐时光

省内外摄影爱好者聚焦金城美景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提振消费的决策部署,打好“政策礼包+消费场景”组合拳,充分发挥文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培育文旅消费新业态、新场景,兰州市文旅局于4月15日正式启动“2025年兰州市文旅促消费行动”。其间,将重点实施“文旅惠民”场景创新、“畅游兰州”提质升级、“精准营销”引客入兰、“四季全域”留客驻兰等四项工程,力求以21项具体行动提振百姓消费,进一步激活兰州文旅市场。
五大场景同步创新撬动消费市场
“2025年兰州市文旅促消费行动”聚焦场景创新,以年度为时间节点,市、县区文旅部门配合推进,确保扎实推动文旅提振消费各项政策措施更快更好落地见效,力求在全市范围内掀起新一轮文旅消费提振热潮,以文旅为支点撬动全市消费市场。
其中,将实施文化惠民场景创新行动,积极探索推进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以冠名、赞助等市场化方式引导办好“金城关大舞台”、黄河之滨音乐展演、黄河文化民间艺术周等群艺活动,每月市级各场馆公益化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全民阅读、书画展览、文艺展演等群艺活动不少于4场次,各县区不少于8场次。市、县两级公共文化场馆逐步实现常态化直播全覆盖,旅游旺季推行延时开放、错时开放、夜间服务。
实施非遗传承场景创新行动,推行“非遗倍增计划”,全年新增30项以上市县(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推动建立一批非遗传承基地和传习所,争取国家级非遗馆落户兰州。市场化推动创作100款以上非遗元素文创、打造2条以上非遗研学游线路、设计5节以上兰州非遗研学课程,做好非遗项目“六进”活动,每月市级层面开展非遗展示展演活动不少于2场次,各县区不少于4场次。办好全市非遗系统性保护成果展与非遗市集。
实施文保传承场景创新行动,扎实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全面完成兰州市大文化标识工程,优化建设工程“先考古,后出让”选址许可审批。实施好金天观保护修缮等重点文保工程和6县区长城围栏防护工程。开展“跟着文物游兰州”等活动,支持各场馆以IP授权等方式市场化推动创作5款以上文创产品、打造3条以上文博研学线路、设计5节以上兰州文博研学课程,每季度开展各类展览不少于1次。
实施艺术惠民场景创新行动,深入开展优秀剧本征集、“跟着艺术游兰州”等活动,征集、论证、储备、孵化一批文艺创作项目,谋划一批、创作一批、推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打造“黄河之滨也很美”“黄河很美,将来会更美”2个专题美术作品展览,推动芭蕾舞剧《九色鹿》(暂定名)等一批新剧目上演。盘活金城大剧院,用好兰州美术馆、兰州音乐厅等场地资源,发展首演、首展经济。
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场景创新行动,着力开展兰州红色文化研究,挖掘提炼革命文物价值内涵,整合全市红色文物展览、红色群艺汇演、红色沙龙讲堂、红色儿艺巡演资源,开展“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广工作,提升“红色驿站”沉浸式党课,推动红色儿童剧《大豆谣》与研学结合,打造以兰州为起点和重要节点的红色旅游线路。
新业态、新体验、新创意助力畅游兰州
“文化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作用发挥不可或缺、不可替代。”兰州市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毛玉铎告诉记者:“为进一步促进我市文旅业态更多元、模式更多样,我们将全域发力推动文化旅游业提质升级,以‘新业态、新体验、新创意’为抓手,全面提升文旅业态创新力、产品供给力、品牌号召力、市场影响力。”
我市将实施景区焕新提质扩容行动,围绕打造“一河三镇六区”景区格局,压茬推进金城关·黄河古渡、水墨丹霞5A级景区创建和兰州野生动物园、河口古镇等4A级景区创建,推进创建国家3A级景区3家以上。全面提升各景区旅游环境卫生,优化停车场、公共交通等配套服务设施,引导景区市场化开通旅游大巴,推进石佛沟、什川景区等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鼓励引导各景区、街区营造“兰州”“金城”“黄河之滨也很美”等打卡场景。
同时,将全面提升旅游产业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平台功能,推动公安、交通、航空、铁路等数据共享。认真落实包抓联制度,及时为企业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务。
开展“文旅市场专项整治”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导游乱象、虚假宣传、欺客宰客、不合理低价游等旅游行业乱象,加强网络文化、在线旅游市场监管。引导文化旅游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治,推动优化旅游保险产品,维护兰州文旅市场行业秩序,强化导游等从业人员培训,进一步提升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支持旅行社“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
打造“四季主题游”文旅产品体系
记者了解到,文旅促消费行动鼓励景区淡季打折或免费开放,在兰州马拉松、重点演唱会、重大赛事等时间节点开展优惠促销,落实好对军人军属等重点人群减免门票等优待服务政策。推进水墨丹霞等收费景区与旅行社签订合作协议,支持“悠游兰州”文旅年卡覆盖全市所有景区并与省内及周边省市重点景区合作。鼓励市内文旅企业针对兰州旅游专机、专列、专巴游客推出门票、住宿等优惠措施。
同时,将着力满足游客需求,以旅行社线路投放为目标,以串联全市“吃住行游购娱”经营主体为重点,市场化面向C端传统旅行社和在线旅行平台投放旅游线路,集中打造市内1日游、2日游、3日游线路20条以上,打造以兰州为中心节点的2至7日省内旅游线路50条以上,打造以兰州为枢纽城市的甘青、甘新、甘宁、甘藏、甘蒙旅游线路10条以上,实现旅游线路中高端搭配、短中长结合,全面提升兰州组团游和定制游市场份额。
据毛玉铎介绍,我市还将大力构建“央媒+省媒+市县区媒体+文旅企业”传播矩阵,推动全市景区、文旅企业、公共文博场馆自媒体直播全覆盖,回应好“如何来、怎样游、住哪里”等问题。邀请各级主流媒体、自媒体达人和渠道商、涉外旅行商等来兰踩线采风。加强对省内重点城市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陕川渝等重点客源市场的宣传推广。
市场化举行全国摄影短视频挑战赛,持续做好文旅宣传推介官招募,打造春季“黄河之滨·花开金城”、夏季“黄河之都·康养避暑”、秋季“黄河很美·诗意兰州”、冬季“黄河水清·烟火兰州”的“四季主题游”线路等文旅产品体系。引导景区、星级饭店、旅游民宿等旅游企业和各类文旅场馆开展优质营销内容生产,发挥“引流拓客”作用。
品牌塑造助力“四季全域”留客驻兰
据了解,今年我市将积极实施“吃在兰州”品牌塑造行动,市场化引导打造“黄河宴”“丝路宴”等文化主题和“百合宴”“玫瑰宴”等特色宴席,培育特色非遗美食饭店、网红旅游小吃、经典“兰州菜”等餐饮业态。鼓励各县区结合牛肉拉面、手抓羊肉、虹鳟鱼、软儿梨、黄河大鲤鱼等特色产品,打造美食集聚区。
同时,将大力实施“住在兰州”品牌塑造行动,市场化引导整合现有酒店及各经济快捷酒店,为旅游团队提供住宿优惠,依托楼宇经济发展,持续推动中高端低碳民宿打造;依托乡村振兴示范带,引导支持南北部山区发展乡村民宿。实施“夜游兰州”品牌塑造行动,持续提升兰州老街、金城关景区、西站夜市等夜游集聚区,旅游旺季延长热门景区、公共文化场馆及兰山、白塔山索道开放时间,打造“夜游金城关”“夜登白塔山”“夜探五泉山”等旅游产品,让游客在兰州实现“山水合一、人景共融”的夜游体验。
此外,还将全面实施“购在兰州”品牌塑造行动,推动城市综合体增加适旅设施,常态化开展文旅促销活动,打造“商业+文旅”样板。打造旅游“后备箱”,持续开发具有兰州特色的农文旅文创产品,撬动兰州百合、苦水玫瑰、兰州软儿梨、高原夏菜等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兰州牛肉拉面产业园预包装品牌农文旅产品效应。在游客集聚街区及重点景区布局“金城文创·兰州礼物”主题专区。
文旅消费让游客乐享金城游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文旅促消费行动中,乡村旅游、“老少”旅游等方面也将得到大幅度提升,在提升消费的同时进一步夯实文旅惠民的根本。其中,我市文旅部门将结合已建成的“烟雨兰山”“满城渔歌”等15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和正在新建的“水磨石佛”“巍巍红岭”等1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以水墨丹霞、金城关、栖云小镇、石佛沟等重点景区为基点,打造“S104”精品旅游公路,沿线每一个乡村示范带至少打造2个以上网红打卡点、精品旅游民宿、乡村旅游点、研学旅游基地,创造性开发半小时、一小时、两小时旅游经济圈。
同时,将进一步落实老年游客景区门票优惠政策,引导文旅场所完善适老化设备设施和服务,提升银发群体景区游览体验。依托黄河文化、丝路文化、民族文化的历史文化内涵,结合兰州牛肉拉面以及文博场馆优势和兰州野生动物园、水墨丹霞等资源,完善研学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创新研学旅行课程体系,开发历史研学、红色研学、农耕体验等研学新业态。
“文旅消费涵盖食、住、行、游、购、娱等多领域,能直接刺激消费支出,带动餐饮、住宿、交通、零售等相关产业发展,必将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显著贡献。”毛玉铎由衷地表示:“通过文旅消费的提升,古老的文化习俗、传统技艺等也得以更好地展示和传承,在激发文化创新灵感的同时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 超 文/图
- 2025-04-17兰州公交集团开通足球赛事公交专线
- 2025-04-17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成功发行5亿元超短融资债
- 2025-04-172025年甘肃省考录公务员省直考区面试人员分组名单公布
- 2025-04-17唱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人大协奏曲 兰州、白银、甘南、临夏沿黄四市(州)人大建立协商合作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