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何克诞辰110周年】艾黎与何克陵园:让思念在岁月的长河里流淌

中国甘肃网4月17日讯(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宋芳科)4月16日,乔治·何克外甥马克·托马斯静静坐在艾黎与何克陵园里,为乔治·何克读了一段他为舅舅写的传记。这是马克·托马斯阔别37年再次来到山丹缅怀舅舅。当日,乔治·何克亲属团和国际友人在艾黎·何克陵园深情缅怀两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以此纪念乔治·何克诞辰110周年。

37年未见,再次踏上山丹这片土地,马克·托马斯希望在舅舅墓前静静坐一会。他带来了为舅舅写的传记《原上草:乔治·何克的故事》,读着其中的文字,就像和舅舅对话。

马克·托马斯表示,中文译本之所以叫《原上草:乔治·何克的故事》,是因为舅舅的存在和付出,许多原本寸草不生的地方将长出绿草。
“80年前,我的舅舅乔治·何克在此地溘然长逝,他如此年轻,又如此远离故土。如今目睹他的愿景在这片土地上开花结果,令人感慨万千。”马克·托马斯如是说。

马克·托马斯是在舅舅离世6个月后出生,虽然素未谋面,但是舅舅是一个充满远见、精力无限,对人性怀有真挚热爱的人,这也深深地影响着他。为了纪念舅舅,他和舅舅的中间名都有“艾尔文”,这是英国一个古老的名字,意为“睿智的朋友”或“高尚的朋友”。在他看来,舅舅无愧于中间名的含义。
“舅舅短暂的一生,成就斐然。他的乐观、坚韧与奉献,让他与中国普通民众心心相印。他留下的精神遗产,为英中友谊铸就了坚固的纽带,愿这份情谊长存。”马克·托马斯说道。

山丹河见证着这段跨越国界的友谊,上个世纪40年代,路易·艾黎和乔治·何克在山丹兴办山丹培黎工艺学校,邀请全世界30多位专家、工程师前来任教。以“手脑并用 创造分析”的教育理念在西北创造奇迹。小城山丹第一次走进近现代工业文明,发电机、大卡车,这些领先当时时代物件成为小城惊奇,点亮的灯光更是照亮工业文明之旅。
在山丹城里,这两位飘洋过海而来的外国人,骑着自行车在巷道穿行,融入到山丹百姓的生活,成为人们最喜欢的人。
只可惜天妒英才,乔治·何克不幸患破伤风,由于过度劳累,营养不良,对病菌缺乏抵抗力,病情越来越严重,1945年7月22日,乔治·何克永远离开了深爱的土地,年仅30岁。在弥留之际,他用颤抖的手在纸上写下了一行大字:“把我的一切献给培黎学校。”

青山有幸埋忠骨,乔治·何克长眠于山丹,人们为他修建的陵园就是乔治·何克陵园。1987年,乔治·何克的挚友路易·艾黎逝世后,遵从本人遗愿,他的一部分骨灰和乔治·何克安葬在一起,至此,陵园改为艾黎与何克陵园。此后甘肃对陵园进行数次修缮,两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永远长眠在他们深爱的山丹。
2025年是乔治·何克诞辰110周年,除了乔治·何克亲属团和国际友人到来缅怀。山丹县还在艾黎纪念馆举办“色彩绚丽的生命——中国抗战中的国际友人乔治·何克生平事迹展”,以此纪念这位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革命事业,为培黎学校和“工合”运动的发展做出宝贵贡献,在抗战8年的艰苦岁月中,始终与中国人民患难与共表现了崇高国际主义精神的国际主义战士。

- 2025-04-16华侨实验学校与新西兰爱欧娜学院结为“百校结好”友好学校
- 2025-04-162025年夏季甘肃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4月21日起报名
- 2025-04-16陇拍客|金塔:杏花枝头鹦鹉闹
- 2025-04-16陇拍客|岷县:植树添绿共绘生态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