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泾川:粮食增产有良方 播种生活新希望

2025-04-16 15:50 来源:中国甘肃网

  冬小麦绿意盎然显生机

  走进泾川县玉都镇康家村千亩冬小麦高产示范点,随风晃动的幼苗形成一道道绿波,县农技服务小分队正在查看霜冻后小麦生长情况。

  据县农技中心主任张明科介绍,“今年冬小麦返青关键期追肥及时、田间管理措施得当,目前长势普遍好于去年,如果不发生恶劣天气或农业灾害,示范田亩产预计可达325公斤。接下来我们将结合实际情况,继续加强技术管理,做好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为冬小麦增产丰收保驾护航。”

  风险防范是粮食增产增收的关键一环。泾川县通过进一步完善农业信息监测平台、农作物病虫害应急防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不断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组织技术人员指导完成冬小麦耧播化肥、耙耱划除、化学除草20.82万亩,开展春耕技术培训18场(次),覆盖干部群众1250人(次),实现技术服务到田到户。加大农业保险推广力度,争取政策性农业保险943.2万元,全面完成2.79万亩开花类作物承保。

  黄土地银装素裹换“新装”

  党原镇万亩顶凌覆膜示范基地成行成片的地膜犹如农民写在大地上的诗篇,饱含着对丰收的期待。

  “我家里地膜已经铺好了,现在都是机器覆膜,十分方便。我早早就联系好了机器,30亩地大概半天就全部弄完了,现在就是在周边大棚里干点零活,啥都不耽误。”党原镇徐家村村民李彩莲说道。

  全县顶凌覆膜工作依托“墒情监测+气象预警”联动机制,适时启动工作,压茬推进进度,在多个村子打造种植示范点,采取“统一覆膜、连片推进”模式,实施施肥、旋耕、覆膜、压土“一条龙”作业,以点带面形成辐射效应。同时建立“机关单位+村党支部”党建联建、“支部联党员、党员联农户”包抓机制,县农业农村局同党原镇徐家村建立党建联盟,发动支部党员助耕队,重点帮扶脱贫户、监测户、低保户、弱劳力户完成覆膜。目前全县已完成顶凌覆膜20.3万亩,投入各类农机具1500多台,为秋粮作物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等地”脱胎换骨大变样

  粮食产量稳步提升的背后,“粮田”变“良田”是关键一招。当下正是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黄金施工期,全县7处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都相继复工,大型机具的轰鸣声和工人忙碌的身影交织,传递着农民的喜悦和希望。

  “头几年,大家都不知道什么叫高标准农田,工作开展难度大,这几年通过政府宣传,网上了解之后才知道是将不规则的、零散的、机器难到达的地建成集中连片的好地,还配套灌溉设备和排水设施等硬件设备,劳作起来更加方便。我们村上2024、2025这两年有1890亩建设计划,现在已完成田块整治、土壤改良、防护林栽植、排水渠及附属工程,正在进行砂化路路面砂石料铺筑,带动周边务工32人,收入19.84万元。”党原镇李家村村支书李伟伟说。

  今年以来,泾川县坚持新建和改造并重、数量和质量并重、建设和管护并重,强化规划引导,突出分类指导,坚持集中连片,扎实推进2024年续建项目如期复工、按期完成。积极开展2025年项目规划选址、勘测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确保2025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省厅建设任务下达后尽早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增强耕地抗灾能力,提升耕地土壤肥力,有效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真正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春意渐浓花枝俏,踔厉奋进正当时。泾川县护粮、稳粮、安粮的故事还在继续,这场粮食与春天的约会,将在秋天结出最饱满的果实来回报每一位“三农”人。

  通讯员 赵啸林 陈航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