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幸福之名,共赴成长之约——嘉峪关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综述
原标题:以幸福之名,共赴成长之约——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综述
融媒体中心记者 朱玲 窦翔 通讯员 王晖
在西北大地,祁连山脉似巨龙蜿蜒,茫茫戈壁与湛蓝天空相映成趣,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嘉峪关,正以教育为笔,描绘民生幸福的崭新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必须把握好定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高度重视流露出拳拳关爱。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主动回应人民群众“有学上”“上好学”的期盼,把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增进民生福祉、打造民生幸福典范城市的关键性工程,聚焦教育资源配置、教师队伍建设、育人方式变革等关键环节,精准施策、持续发力,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公平,全力推动区域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全面升级。在优质均衡的探索中,日前我市迎来了一个意义非凡的消息——教育部公布2024年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名单,嘉峪关市作为全省首批市(县、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认定。这是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的道路上,我市迈出了坚实且具有开创性的步伐。
夯实教育基石
让每所学校都“站在同一起跑线”
优化资源配置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性工作,充分彰显了市委、市政府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决心。
在嘉峪关,最美的地方是学校。每一个走进我市学校的人,都会由衷认可这句话。走进嘉峪关市各校园,目光所及皆是教育公平和优质均衡发展的真实写照——绿茵如织的操场上奔跑的身影,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专注的眼神,音乐教室中动听的歌声……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就是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让孩子就近享受优质教育。2022年以来,嘉峪关市持续加大投入,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累计实施重大教育建设工程及学校维修改造、设备购置项目40余项,新建改扩建学校5所,配备计算机功能教室50余间,市域内义务教育资源全面优化,校容校貌校校焕新,教育城域网实现万兆接入、千兆到校、百兆到班,各学校普通教室护眼灯100%全覆盖,累计新增义务教育优质学位5695个……全市资源配置达标率提升18个百分点,校际差异系数降至0.3以下,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实现“从有到精、从精到美”的跃升。如今,无论孩子身处哪所学校,都能享受到均衡的教育资源。
2025年刚开年,明珠学校(市第八中学)分校区项目建设现场,机器轰鸣,工人挥汗如雨,他们深知这所新校区承载着千余名孩子的未来。这所学校规划面积10838平方米,24个班级,1080个学位。如今,学校已完成主体施工并进入内部装修阶段,2025年秋季即可投入使用。届时,大校额即可得到有效解决。
优化教育布局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和公平性、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三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紧跟城市人口分布变化趋势,在城中人口密集区新建明珠学校(市第八中学)分校,盘活做优现有教育资源开办优质学校分部;在南市区新建市第九中学,并适时撤并农村小规模学校,整合资源化解大校额、大班额问题,全市义务教育布局持续优化。
乡村学校作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点,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突破口。峪泉镇中心小学校长王世虎说:“两年来,我们为所有普通教室配备了智慧黑板和护眼灯,建成了校园网,学校拥有与城里学校同样宽敞的操场,设施齐全的音乐教室,还有种类丰富的图书。学校的设备越来越先进,和城里学校没什么两样,在我们学校,孩子们也能接受到和城里孩子同样的优质教育。”
好学校不仅要有好校舍、好设备,更要有好老师。我市不断完善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机制,坚持量质并重、多措并举,积极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为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智力支持。
积极整合各类优质培训资源,精心组织国培省培项目,优化市级培训,强化校本培训,实施“三支重点人才队伍”建设项目,认真落实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年均完成教师培训3000余人次,教师队伍整体素养持续提升。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后入学高峰的到来,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需求持续增长。市人社局副局长邓红玲说:“我们把保障教育发展作为优先事项,2022年至2024年,积极协调编制部门优先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补充教师559名,教师队伍年龄、学科结构持续优化。”
全方位守护
为教育撑起一片蓝天
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我市积极构建部门联动机制,聚焦关键环节、关键小事持续发力,为教育撑起了一片蓝天。
小明是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同学,每到美术课,他总是最认真的那一个,要么用画笔描绘内心的世界,要么把普通的材料变成一件件精美的作品。通过坚持和努力,他的作品还在全市中小学绘画作品展上斩获奖项,不仅展示了个人才华,更体现了我市特殊教育的成果。
小明的妈妈感慨地说:“之前,确实对孩子特别担心。但现在看到他在学校里学得这么好,还能在艺术展上获奖,我打心底里感到开心。”
特殊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特殊教育,是衡量区域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直接体现着区域促进教育公平的成果。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特殊教育,持续推进特殊学生“全纳教育”和“融合教育”,着力构建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教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模式,特殊学生的就学权利得到充分保障。2024年,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共150名,入学率达到98.66%。
“2022-2024年,生均公用经费分别达到9073元/生、9129元/生、8435元/生,远超国家标准。重视特殊教育,我们是靠实际行动和真金白银说话的。”市财政局副局长茹春茂说。
教育公平不仅体现在资源公平上,更体现在升学机会公平。市教育局副局长范玲告诉记者:“我市每年按70%的比例将优质高中学校招生名额按学生比例分配到各初中学校,让每所学校的孩子公平享受升级优质高中的机会,从根本上保障了升学公平,有效遏制了择校热现象。”
此外,我市还将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纳入教育发展整体规划,严格落实“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和随迁子女“同城待遇”政策,每年对义务招生办法和片区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有效保证了教育入学公平。
“虽然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但我在学校里感受到了很多温暖,谢谢老师和叔叔阿姨们。”育才学校小涵同学的感慨,得益于我市不断健全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我市印发了《嘉峪关市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实施精神素养提升、监护提质、精准帮扶、安全防护、固本强基5大行动,全力落实委托照护、心理疏导、家庭教育指导、安全教育引导等19项关爱举措,促进了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全面健康发展。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我市建立以政府助学为主,教育、民政、社会等多部门、多组织协调联动,“奖、补、减、免、贷”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学生资助保障体系,精准实施学生资助,近三年累计发放各类资助补助3778万元,惠及学生73267人次,实现学生资助各学段全覆盖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
聚焦内涵发展
让每个孩子都能绽放光彩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重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五育”融合实施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引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统筹推进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着力培育“嘉言懿行·铸魂育人”特色思政品牌,遴选劳动模范、“五老”等担任思政课兼职教师,利用域内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建立大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引导各学校在上好思政课的基础上,推动理论与实践结合、学校与社会贯通、课堂与生活衔接,将思政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有效提升了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两年来,我们依托嘉峪关本地资源优势,认定‘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10个,先后组织2.4万余名中小学生走进嘉峪关关城等教学实践基地,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场馆里的思政课’,让青少年学生感知历史文化,感受身边变化。”市教育局思想政治工作科科长孙延军说。
在市第八中学,记者了解到,学校数十年如一日推进“领读未来”阅读行动,编写《学养诗词》等课外读本,通过每日晨读以及常态化的诗词大会、故事会、读书报告会、经典诵读等主题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所有同学的一种习惯,让书香气成为校园中最鲜明的特质。
市第八中学只是我市各学校注重特色教育的一个缩影。
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进程中,我市各学校以落实“双减”政策,丰富课后延时服务为契机,立足学校资源优势,用好域内外优质资源,聚焦体育、美育、劳动、科技教育等,积极培育校园特色品牌,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走出了一条“优质+特色”发展之路。目前,全市各学校均形成了各自的特色课程,培育了6个省市级美育工作坊,1个省级学生艺术团,2所全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建立校外劳动和研学基地10个,10所学校分别与北京东城区、浙江绍兴越城区的10所学校缔结为科学教育友好学校,10所学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及实践基地创建单位,82%的义务教育学校成功创建足球、冰雪等各类国家级、省级特色学校,2024年嘉峪关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
教育数字化,为优质资源有了全新的共享途径,更为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我市坚持以深化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三个课堂”应用为主线,引导教师通过平台获取优质的教学资源,以信息化手段优化教育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目前,我校教师在国家、省级智慧教育平台的注册率达到100%,使用平台优质资源和信息化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习惯。”市实验中学校长李世勇说。
攀登山峰,迎难而上。市教育局局长张晓伟表示,虽然顺利通过了国家的督导验收,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永远在路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广大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热切期望,我们将不断探索创新,接续奋斗,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公平,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持续提升优质均衡的含金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书写更加辉煌的教育篇章。
- 2025-04-15嘉峪关市以改革精神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
- 2025-04-11嘉峪关:优化营商环境 助力企业腾飞
- 2025-04-11嘉峪关市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升水环境治理能力
- 2025-04-11嘉峪关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