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科技赋能“绿色接力”榆中县30万亩高原夏菜大田移栽

2025-04-11 08:39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新一茬种子已在苗床上破壳萌动

  春风拂陇原,农事正当时。榆中县30万亩高原夏菜陆续进入大田移栽关键期。作为兰州高原夏菜的发源地和核心产区,该县抢抓农时,梯次推进高原夏菜大田移栽工作,完成从智能大棚到万亩良田的“绿色接力”。

  智慧农机赋能春耕

  “3+2+N”模式重塑农业产业新图景

  走进榆中县甘草店镇三墩营村的康洁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基地,自动蔬菜移栽机在田间作业。随着低沉的变频电机嗡鸣声,打孔、投苗、覆土一体化作业一气呵成。仅需十分钟,百米长的标准田垄上已整齐排列着300余株菜苗,株距误差控制在2厘米内。这套自主移栽系统可实现日均5至7亩标准化种植作业,效率达人工移栽的3倍以上。

  “我们充分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及省市农机化示范推广项目,引进适合我县先进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的精准化、智能化水平。”榆中县农机服务站党支部书记杨涵刚介绍。近年来,榆中县立足地域特点和区位优势,创新构建“3+2+N”都市型现代农业体系,通过中部高原夏菜产业带、南部二阴山区生态农业产业带、北部旱作农业产业带“三个产业带”协同发展,推进现代种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两个重点”,建成一批高原夏菜、百合、中药材、马铃薯等优势特色产业园区和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打造出覆盖全县的特色产业集群。2025年全县计划蔬菜种植面积43万亩以上,预计产量102.6万吨以上;高原夏菜主要为花椰菜、西兰花、大白菜等30多个品种。

  梯度种植破题上市瓶颈

  特色农业激活市场潜能

  在榆中县龚家屲村白虎山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连片冷棚,芹菜苗在膜下滴灌的滋润下茁壮生长,农技人员正指导农户调整水肥参数。“我们通过技术创新让蔬菜‘错峰说话’。”榆中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李锦成介绍,技术革新驱动产业布局优化。全县形成“川中设施菜、川东露地菜、南部冷凉菜”的梯度种植格局。依托“一月育苗、三月移栽、五月上市”的设施温室与钢架冷棚融合模式,春茬蔬菜较传统种植提前15天上市,秋茬延后15天收尾,破解了高原夏菜集中上市导致的压价难题。

  科技赋能智慧育苗

  种业创新夯实农业“芯片”根基

  在夏官营镇千亩设施农业基地,恒温大棚内正上演着现代农事的“双线作战”:翡翠色的幼苗在智能喷淋矩阵中舒展新叶,环境监测仪调控着温湿度;而育苗床上,新一茬种子已在苗床上破壳萌动。随着首批2500万株蔬菜种苗完成大田移栽,全自动播种机开启第二轮2500万株的种苗培育,实现全年茬梯次培育的无缝衔接。

  据了解,榆中县以中国·兰州丝路寒旱现代种业创新谷建设为契机,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双轮驱动已建成甘肃康源、榆中裕丰等16家现代化育苗企业,构建起集穴盘基质育苗、智能环境调控、水肥精准供给于一体的智慧育苗体系,年产出优质种苗超4亿株,可满足周边8万多亩蔬菜种植,年产优质蔬菜20万吨以上。

  从传统农业到智慧种植,从分散经营到品牌化发展,榆中县正以高原夏菜为纽带,书写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新篇章。

  通讯员 张永琰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莉 文/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