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武威

“舌尖上的匠心”企业负责人畅谈发展新程 天祝县南阳山农业有限公司“科技+匠心”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2025-04-07 09:55 来源:中国甘肃网-武威日报

  晨光微熹,天祝县松山镇仍笼罩在高原特有的清冽寒意中,而南阳山农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已是一派繁忙景象——自动化装袋机飞速运转,工人们熟练地分拣菌棒,灭菌仓蒸气腾腾冒着热气……为新的一天奏响奋进的序曲。

  天祝县南阳山农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集菌种研发、生产、加工于一体的科技型企业。经过十余年的创新积累,公司现已成功获得10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并拥有3件注册商标,高新技术产品占比达85%,已成为年产能近2000万棒、带动60户农牧民增收的“夏菇产业引擎”,是天祝县的龙头企业。

  回顾企业发展史,公司总经理郑金云感慨万千,向记者娓娓道来。

  2007年,年仅20多岁的郑金云从福建老家不远千里来天祝收购蘑菇,立即被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卓越的菌菇品质所吸引。虽然福建是传统的食用菌种植大省,但他敏锐地发现天祝高原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的独特优势,培育出的蘑菇肉质肥厚、口感鲜嫩,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尽管当时对种植技术尚不精通,怀揣创业梦想的郑金云还是毅然决定扎根天祝,从零开始。

  “从菌棒装袋到高温灭菌,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益求精;养菌阶段,记得每天要定时翻转菌棒,确保温度适宜,菌丝均匀生长。”郑金云每天都会来到生产车间,逐一查看生产情况,耐心细致地向工人们强调操作要点。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郑金云种菇技术日益精湛,这位扎根乡土的“80后”新农人始终坚信:唯有科技,方能真正振兴农业。2020年,乘着东西部协作的东风,公司与上海农科院合作引进“1513”等优质香菇品种,不仅实现了新品种的试验推广,更创新性地总结出一套适应高原气候特点的食用菌栽培技术体系,让菌菇出品率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公司不断完善冷链物流、烘干、包装等配套产业,形成了完整的食用菌产业链。

  “从最初几十万棒的小作坊,到如今年产2000万棒的规模,离不开团队的努力和乡亲们的信任。”谈及下一步规划,郑金云目标明确,“今年要继续扩大规模,让更多农户共享产业红利。”(记者邓蕊 王丽 徐凯生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