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甘快说·武威网评】让清明节真正“清洁”而“明净”

2025-04-03 20:24 来源:网信武威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承载着慎终追远、缅怀先辈、寄托哀思的文化内涵。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祭祀方式中的一些陋习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树立文明祭祀新风,让传统节日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成为我们共同的期盼。

  旧俗当改,新风正扬。在传统祭祀习俗中,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等行为不仅污染环境,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据统计,我国每年因祭祀引起的森林火灾约占全年森林火灾总量的40%,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此外,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现象也与现代社会倡导的节俭、环保理念背道而驰。这些传统陋习,耗费了大量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加重了人们的生活负担,亟待改变。而文明祭祀新风,恰是破旧立新的关键之举,它倡导以敬献鲜花、悬挂丝带、种植纪念树、云端追思等绿色方式寄托哀思,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让清明节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

  鲜花寄哀,丝带传情。文明祭祀新风中,敬献鲜花与悬挂丝带成为备受推崇的方式。一束鲜花,或娇艳欲滴,或素雅清淡,放在墓前,既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与怀念,又为墓地增添了一抹生机与色彩;一条丝带,或蓝或绿,系在墓碑上,象征着对先人的牵挂与思念,随风飘动,仿佛诉说着生者对逝者的无尽眷恋。这些方式,摒弃了烟熏火燎、纸灰飞扬的旧俗,以一种更加清新、环保、文明的形式,传递着相同的情感,让祭祀活动在宁静与和谐中进行,使清明节回归其“清洁而明净”的本真。

  树木铭恩,云端寄思。种植纪念树与云端追思,是文明祭祀新风中极具意义的两种形式。在墓地或适宜的地方种下一棵树,让它伴随着对逝者的思念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既是对先人的一种绿色纪念,又能为大地增添一份绿意,实现了哀思与环保的完美结合;而云端追思则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网络平台,无论身处何地,人们都可以随时随地向逝者献上一束虚拟的鲜花,点燃一支电子蜡烛,留言寄托哀思。这种现代化的祭祀方式,不仅方便快捷,更符合当下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思念得以随时随地传递,使清明节的内涵在数字化时代得到了新的拓展。

  火源莫近,青山常守。森林是大自然的绿色宝藏,是地球的肺,为我们提供清新的空气、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然而,传统祭祀中的烧纸焚香、燃放鞭炮等行为,极易引发森林火灾,对林木资源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一旦发生火灾,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对生态平衡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因此,严禁在林区进行此类危险的祭祀活动,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时刻牢记,守护青山绿水,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只有在安全、和谐的自然环境中,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清明文化,让文明祭祀新风在绿水青山间传承不息。

  党员带头,群众跟进在推进文明祭祀新风的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转变观念,自觉采用文明、绿色、低碳的祭祀方式;带头宣传倡导,向亲朋好友、身边群众传播文明祭祀理念;带头遵守规定,抵制陈规陋习和封建迷信活动。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让文明祭祀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和社会规范。同时,广大市民也应积极响应号召,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共同参与到文明祭祀的行列中来,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环保、文明的生活方式,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一份力量。(徐世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