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甘鲁共风光 山海情更深——陇电入鲁工程山东段见闻

2025-04-02 08:54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原标题:甘鲁共风光 山海情更深——陇电入鲁工程山东段见闻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占东

  “看!兖矿泰安港对面就是陇电入鲁工程的输电线路,我们港口与电路在大清河两岸相互注目、守望,就像一对兄弟。”

  3月31日,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彭集街道,大清河南岸的兖矿泰安港,春风涌起春潮,归燕衔绿山岗,处处生机无限。深水码头上,运煤船集结,龙门吊高耸,一派繁忙景象。漫步其间,兖矿东平陆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秦文峰对身边的陇电入鲁工程充满期待,并流露出近水楼台的亲近感。

  说话间,身后兖矿泰安港公铁水联运物流园内的煤炭,经皮带栈桥,输至港口自动装船机,被快速装入船内,准备经东平湖,入京杭运河,通江达海。

  “泰安港是北煤南运、西煤东进的港口,正在打造山东省最大内河港口,一季度煤炭集输运量达200万吨,港口装卸能力实现1.5小时2000吨,而这个前提是不停电。”秦文峰说,“电是物流园和港口最大的用能所在,特别是园区的铁路调度、集控中心,24小时不能停电。可以说,电是我们的生命线。”

  得知陇电入鲁工程计划今年5月投运,秦文峰难掩激动:“这与我们企业追求安全、绿色、智能、高效的理念高度契合,不但能够提升电力供应能力和安全生产水平,而且源源不断的甘肃绿电将为我们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注入不竭动力!”

  有着同样感受的,不止秦文峰。

  在泰安东平港老湖作业区,经营了30多年水运生意的井清国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在口岸用电的变迁——多年前,在东平港停靠期间,船上的照明、做饭用电,要靠柴油发电;2020年口岸有了电后,船一开到港口,就直接给三个电机充电,很省事儿;最近这几年,我在船上装了些光伏发电板,只要是晴天,船边走边蓄电,阳光好时,一天能充十几千瓦时电,生活用电撑个十来天没问题。电充足了,不仅能满足开船启车、船内生活设施用电,连空调也能随时想开就开了。今后,甘肃的绿电来了,我们的电更足、更清洁了,船舶靠港期间不仅用电无忧,停靠成本和维护费用也会降低,真是越来越好!

  东平湖海通港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邓久凤介绍,东平港老湖作业区有8个通用泊位、20多艘2000吨级的停泊位、2个锚位,岸上还有输送煤炭的皮带机、装船机、固定吊机,船舶停泊期间的生活用能及港口机器运转用能全部是电,月用电量平均需要20万千瓦时。陇电入鲁工程的落点就在东平县,这将对港口用电带来强大支撑,特别是绿电让港口生产的绿色底色更足了。

  陇电入鲁,港口、企业、个人都在翘首以待,陇电入鲁工程投运后的电网运维人员也在厉兵秣马,全力做好运行保障工作。

  在济南市平阴县东阿镇黄河岸边,陇电入鲁工程输电线路在这里第二次跨越黄河,之后接入东平换流站。陇电入鲁工程正式投运后,国网山东超高压公司将接过东平换流站及陇电入鲁工程山东段日常运维的“接力棒”。

  3月31日上午,国网山东超高压公司输电检修中心输电运维三班班长李敏和同事再次抵达这里,对下一步运维工作进行深度演练。

  据李敏介绍,他们将采取“线长制”做好山东段129.562公里线路、259基塔的运维工作,制定无人机、直升机、人工巡视立体协同巡视技术方案,并顶格配置智能化运维装备,实施精益化运维。

  以无人机自主巡航为例,搭载可见光+红外装备,对绝缘子温度进行精准检测,对夏季树障进行无人机激光扫描;为杆塔建模,并为每一基塔装上可视化采集装置,升级夜视功能后,对施工、异物、烟火报警准确率达到96%,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一旦发现异常,属地护线员20分钟内就能抵达现场处置。一旦遇到跳闸,能快速精准定位故障点。

  “甘肃绿电跨越五省送入山东,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把这条能源大动脉运维好、保护好,促进甘肃、山东两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李敏说。

  位于东平县的东平换流站是陇电入鲁工程的受端,来自甘肃的丰沛绿电将从这里输送至齐鲁大地。

  国网东平县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东平换流站投运后,国网东平县供电公司将在换流站、特高压输电线路运维中发挥属地协调、属地巡视等方面的作用,全力支持东平换流站稳定运行。陇电入鲁工程也将东平与送端站的庆阳联系得更加紧密。从此,我们有了新的牵挂——庆阳。”

  “君住黄河头,我住黄河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黄河水。”

  春分时节,记者在山东聊城、泰安采访陇电入鲁工程建设期间,多个受访者不约而同地仿写宋词《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表达甘鲁两省在推进能源电力资源优化配置中建立的深情厚谊。

  作为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中“三交九直”跨省输电工程中首个即将投运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陇电入鲁工程于2023年3月开工,计划2025年5月投运。投运后,每年可将360亿千瓦时以上电量从甘肃输送到山东,相当于近1千万户家庭1年的生活用电量,对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陇电入鲁,让近年来甘鲁两省立足东西部协作书写的“山海情”更深、更长。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