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快看】大国重器: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向高而行”

新甘肃客户端记者 李萍 实习生李彦一
在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兰州院区重离子中心,一场针对癌症的“无声战役”正在悄然打响。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二台重离子治疗装置为癌症患者点燃起生命的希望。
这台“大国重器”的背后,是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近代物理所”)科研团队长达30多年的不懈探索与坚守,见证着研究所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跨越式发展。
不懈坚守的故事要从1993年说起。一次在近代物理所召开的研讨会上,时任重离子束应用二室的主任卫增泉提出了开展重离子治癌研究的设想。这一设想,犹如一颗种子,播撒在研究所这片创新的沃土上。

当时,近代物理所已建成我国首台大型重离子研究装置——兰州重离子加速器(HIRFL),为我国中能重离子物理基础研究提供了重要平台。医用重离子治疗装置的研发正是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这一大科学装置。
然而,科研装置向医疗设备的转化绝非简单的尺寸缩减。医用重离子治疗装置的设计除了需考虑可靠性、安全性之外,还要考虑它的造价、成本、可推广性以及多治疗终端的配置需求,以降低患者的治疗成本。
经过持续攻关,团队于2006年成功研制我国首台浅层肿瘤重离子治疗装置,并在3年里完成103例临床前期试验,验证了技术的安全有效。2015年底,武威重离子医疗装置建成出束,其国产化率超过95%,性能媲美进口设备,而造价仅为进口设备的1/3,大幅降低了运维成本。
2019年9月29日,我国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医用重离子治疗装置“碳离子治疗系统”在甘肃武威获批上市。装置不仅能有效抑制癌细胞残留和复发,还显著降低了放疗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2024年7月,新一代普惠型医用重离子治疗装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新设备周长缩小至35米,占地面积减少70%,治疗终端数量倍增,且每个终端均可实现多角度联合照射治疗。
作为高端医疗装备国产化的典范,医用重离子治疗装置已在全国多地推广应用。目前,全国在建和投入使用的装置达9台,其中武威、兰州、杭州三地设备已投入运营。

据统计,首台国产设备运行5年来,其治疗效率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在技术性能、经济性和运维保障等方面优于进口装备。截至2025年2月底,首台国产医用重离子治疗装置已累计治疗患者超1800例。
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应用,从单点突破到全国布局,这一“大国重器”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更以显著的临床疗效和不断降低的治疗成本,为肿瘤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医疗装备产业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基石。未来,近代物理所将继续聚焦人民健康需求,攻克精准放疗装备技术瓶颈,推动普惠型精准医用重离子治疗示范装置应用,让顶尖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惠及大众的新质生产力。
- 2025-03-31【甘快说】新华时评|红色陕甘宁 发展新高地
- 2025-03-31【甘快说·微言】用奉献筑起治沙绿色长城
- 2025-03-29【陇上评论】 持之以恒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
- 2025-03-28【甘快说·微言】民营经济 大有可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