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5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柴守玺:有信心在现有基础上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宋芳科
3月10日上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在北京胜利闭幕。3月11日上午,住甘政协委员们满载收获,从北京返回兰州。全国政协委员、甘肃农业大学教授、小麦育种专家柴守玺表示,广大西北地区将是国家粮食增量的主要潜力带,农业科技人员有信心,在现有基础上让产量再上新台阶。
作为长期深耕旱地小麦育种和栽培研究的专家,为“三农”事业建言献策,为保障粮食安全担当尽责,是柴守玺委员始终坚守的履职初心。

全国两会上,柴守玺聚焦农业科技人才“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使命担当参政议政,将国家粮食安全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从良种、良田、良法、良机与良制有机结合角度建言,保障粮食产量稳定增长。
同时,柴守玺还重点关注丝路寒旱农业,聚焦通过科技赋能改造西北地区中低产田,利用西北地区光照足,农产品品质好的特点,扬长避短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小麦秸秆带状覆盖还田绿色生产技术”是柴守玺团队立足西北实际探索的新种植模式。今年他也把这项新技术带到全国两会上,希望国家能大力支持和推广。
柴守玺说,我国粮食产量在高产基础上再高产的难度逐年增加,向广大中低产田区“要粮”潜力很大。我国西北地区地域辽阔,中低产田比例高,且水热不足,温度对西北寒旱地区作物生长影响很大。如何在西北寒旱地区实现粮食增产,是他一直以来重点关注的问题。过去,不少农民通过覆盖地膜的方式达到提高地温、保墒和增产目的。但残留的地膜会对土壤造成污染,因此亟待发展新的覆盖技术。
自2012年以来,柴守玺团队一直在探索利用大量富余秸秆资源,有效改善土壤水、热、肥的环境。通过多年田间试验,采取旱地秸秆带状覆盖法的田地比未采取此方法的增产13%以上,同时还能实现生态环保、节本养地。

柴守玺关注的另外一个热点是农业科技成果转换,他认为,针对农民急难愁盼的问题搞研究,能有效避免实验室成果与产业化应用之间不匹配的问题。
柴守玺说,甘肃农业大学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已经形成了“需求调研+技术攻关+选点示范+县域推广+全面转化”的“五位一体”模式。“这种模式既能通过小范围验证实现技术迭代,又能依托县域行政资源形成规模化推广网络;产权共享和利益分配机制让科研人员、高校和地方形成发展共同体,有效破解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难。
参加全国两会归来,柴守玺将依然奋战的农业科技工作一线,把党的好政策送到田间地头,用科技赋能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 2025-03-11兰州市市场监管局发布“3·15”消费提示
- 2025-03-11第五届“书香凉州杯”武威好诗词颁奖典礼暨诗词教育公益培训启动
- 2025-03-10陇拍客|永靖:腊梅盛开 传递春的气息
- 2025-03-10聚焦2025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岳建武:立足本职岗位 持续为物流高质量发展发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