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沈文刚 通讯员 伊慧华 王成
“接触网线索受温差影响收缩比较大,大家一定要仔细检查,防止卡滞、线索互磨等隐患。”近日,在柳沟南车站通道门口,兰州高铁基础设施段嘉峪关南接触网专修工区工长吴心华嘱咐作业组成员。
为提高“天窗”利用率,工区利用接触网梯车体积小、上道方便快捷、灵活性高的优势,用接触网梯车检修养护站场区段接触网设备。作业人员也被称为“蜘蛛侠”。
随着调度命令下达,作业人员携带重达100多公斤的梯车和工具,迅速进入作业区段并组装车梯。地线挂好后,他们协作将车梯立起,青工王成登上车梯开始平推检查。
柳沟南地处兰州铁路局“西大门”,素有“世界风库”之称,全年有三分之一时间伴随7级以上大风,沙尘暴、雨雪暴风等极端天气时有发生,自然条件艰苦。
而此时,空旷的戈壁,夜间气温已降至零下13℃。
王成在6米高空检查棘轮补偿装置,尽管寒风刺骨,他依然坚持标准化作业,一点都不马虎。
每个接触网支柱腕臂上有众多零部件,作业人员需要站在不到1平米的梯车平台上,对这些零部件逐一检查和调整,确保设备状态良好。
“各部位状态良好,继续移动。”吴心华与地面人员紧密配合,指挥着车梯移动。工机具的碰撞声、车梯与钢轨的摩擦声、呼唤应答声交织在一起,如同一曲交响乐。
经过4个小时的紧张作业,当晚的“天窗”作业顺利结束,人员和机具安全撤出,尽管疲惫,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这是高铁接触网工夜间“天窗”的一个缩影,这样的工作每天都在继续。
他们守着深夜的繁星、追着清晨的日出,用执着和担当守护高铁供电安全,为铁路运输畅通有序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