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庆阳市镇原县:深入推进移风易俗让“文明之花”常开长盛

2025-02-13 16:27 来源:新镇原

  妇联主席变身“公益红娘”,积极提倡“零彩礼、轻陪嫁、集体婚礼”等喜事新俗;

  建成“互助幸福院”和红白理事大厅,为农民群众提供优质普惠服务;

  215个村全部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常态化开展“多样化村规民约”宣传活动……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近年来,镇原县把移风易俗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深入实施“理论疏导与舆论引导一体推动,摒弃陋习与倡树新风一体开展”的新风培育行动,全县居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规训引导,文明前行“步步坚实”

  破除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重在规范约束。

  过去一年,镇原县印发了《开展治理高额彩礼推动移风易俗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开展移风易俗系列活动的通知》等文件,深入落实“九项措施”,全面推行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事前报备制度,持续加强对婚姻机构和人员的规范管理,循序渐进改善婚俗陋习。

  为推动新风尚由“干部带头示范”转为“群众自觉践行”,镇原县深入开展村规民约修订工作,通过群众大会、村民代表会议等途径,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和建议,将深化移风易俗、弘扬文明乡风理念贯穿其中,针对高额彩礼、薄养厚葬、攀比炫富、好逸恶劳、家庭暴力、嗜酒赌博等不良陋习,制定相应的约束内容。同时,突出易记管用原则,采取了顺口溜、三字经、五字诀等形式进行提炼,让村民自治有“纲”可依、有“策”可循。

  在“村规民约”制定完成后,镇原县同时指导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张贴公告、入户宣讲、制作喷绘墙绘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村规民约的宣传普及,进一步增强了群众对文明新风尚的认知认同。

  营造氛围,文明理念“声声入耳”

  为推动移风易俗进一步取得实效,镇原县邀请市委党校原副校长、副教授刘连志作了 “倡导移风易俗 弘扬新风正气”专题宣讲,将移风易俗作为文明实践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了移风易俗改革工作宣讲活动、“新思想 革陋习 树新风”专题宣传宣讲等各类宣教活动,印制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抑控偏高彩礼树立婚嫁新风倡议书》3000多份,开展“我倡议我签名我践行”系列活动逾700场次,辐射带动10万人次。

  大力宣传孝老爱亲、厚养薄葬、敦风厉俗方面的典型事例和正能量故事,在庙渠、郭原等乡镇探索设立了“移风易俗先进个人”展示栏,通过树立鲜明价值导向,引导广大群众见贤思齐、择善而从。

  印制了《镇原县移风易俗典型案例汇编》,收录典型事例40多个,依托县属媒体平台设置了“镇原县移风易俗典型经验成果展示”栏目,重点宣传乡镇部门在移风易俗工作中的创新举措和三岔镇曹小利“零彩礼”出嫁、庙渠镇柳彩强“零彩礼”嫁女等移风易俗典型事例,有效促进了文明新风的涵育和传统习俗的革新。

  创新形式,敦风化俗“招招给力”

  手段创新是移风易俗的源头活水。

  为破解适龄青年婚配难题,镇原县建立了未婚适龄青年数据库,全年组织开展举办公益相亲大会、单身青年联谊会、“简约不减爱、文明新时代”等大型婚俗改革活动18场(次)。

  在临泾梁韩等8个村建办了互助幸福院和红白理事大厅,为农村老人提供休闲娱乐、日间照料服务,为村民红白喜事提供场地,简化过事程序,规范过事标准,既为群众减负,又杜绝了盲目攀比、铺张浪费的歪风邪气。

  同时,在庙渠等乡镇试点探索婚介新模式,动员各村妇联主席变身“公益红娘”,义务为本地适龄青年搭建沟通交流的渠道,积极宣传“零彩礼、轻陪嫁、集体婚礼”等喜事新俗,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为进一步推动新思想新理念深入人心,镇原县还以移风易俗为主题,组织创排了《文明“六礼”诵》快板说唱、小品《彩礼那些事儿》《五朵金花孝婆婆》等文艺节目,在全县春晚、移风易俗专题宣传月、“三下乡”等各类文化惠民活动中展演,并录制成视频在县属媒体平台广泛展播。如今,文明的春风正吹遍镇原大地,滋润着人民群众的“心田”。

  通讯员 徐子航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