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资讯

【甘快看】《今日聚焦》——千年社火闹新春

2025-02-13 00:37 来源:视听甘肃

点击图片查看

  锣鼓彻天,奏响辞旧华章;龙腾狮跃,舞出迎新盛景。

  踩高跷、扭秧歌、耍狮子、跑旱船,这个春节你有没有去看一场社火表演呢?当铿锵锣鼓唤醒沉睡的黄土,高跷秧歌舞动新春的喜悦,金狮旱船耍出千年的民俗画卷——作为西北大地的春节“标配”,社火这门西北乡土艺术正以最炽热的方式,在陇东高原到河西走廊的大街小巷火热上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陇原大地上的社火风情,感受别具一格的非遗风采。

  鼓声阵阵,彩旗飘飘。在天水市秦州区,以“天水年 更中国”为主题的秦州区2025年春节民间民俗艺术汇演拉开帷幕,来自秦州区的23支民间民俗艺术表演队伍用充满激情的表演为广大市民献上了一道道雅俗共赏、喜庆热闹的文化大餐。

  “耍正月,闹十五”。春节期间,经过多次排练的社火班子,都要在此时一展身手,尽情热闹一番,以庆祝丰收,迎接新春。这些年,随着社火的传承发展,一些非遗特色和现代歌舞也逐渐融入到社火表演当中。在麦积区的社火展演点上,天官赐福、断桥等传统故事一一上演,赢得阵阵掌声。

  社火越热闹,日子越红火。“耍”出一个如意年,“舞”出一个丰收年。一个“耍”,透着喜庆与欢腾,既带着热火朝天的烟火年味,也彰显着绵延悠长的乡土艺术不断焕发的生命力。

  灵蛇献瑞翻腾游弋,旱船彩绸随风飘扬。一年一度的庄浪县“正月十二”文化艺术节上,“高抬”社火震撼登场。庄浪高抬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为陇上“一绝”。艺人们以钢筋为骨、彩绸为衣,将我国的经典故事“搬”上4米高空。高抬之上,传统剧目与乡村振兴主题交相辉映,既有“飞燕凌空”的古韵,亦见现代农业模型的创新。身着戏服的演员们或站或坐,或舞或蹈,身姿轻盈,神态自若,惊险的造型与精湛的技艺引得观众连连惊叹。

  长街之上,处处“埋伏”着惊喜,社火场面浩大壮阔,沿街铺排开来,好比是一条舞动着的巨龙,不见首尾。本次文化艺术节,庄浪县文旅局广泛动员各乡镇,县直各大系统全面参与,参演单位达到90多家,装扮高抬、彩车、锣鼓车还有舞龙、舞狮、高跷、秧歌等展演团队30多个。盛大欢腾的社火,呈现的不仅是当地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还有着人们对国泰民安、平安顺遂的美好祝愿。

  从天水到庄浪,质朴热烈的社火艺术,宛如醇厚陈酿,饱含着一份独特的乡土眷恋。而地处丝路要冲的河西社火,却似烈烈长风般豪迈奔放。

  黑衣、黑裤、黑靴、黑幞头,身背牛皮长鼓,手执枣木鼓槌,伴随着铿锵的步伐和激昂的鼓点,凉州攻鼓子热闹开场。

  作为民间鼓乐舞蹈,凉州攻鼓子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演出时由大鼓指挥节奏,队形变化复杂,场面调度多样,动作刚劲有力,威武雄壮、粗犷豪放,被誉为“西部鼓魂”。

  凉州社火,不仅有慷慨豪迈的凉州攻鼓子,还有热闹喜庆的滚灯舞。表演者随鼓声变化动作,舞风独特,变化多端。

  呈现新气象,展现新作为,焕发新活力。今年凉州区社火展演队伍由凉州区13个部门、乡镇、企业共计3500余人组成,本次活动在节目中还融入了非遗、科技创新等新元素,在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的同时,也展现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

  巨龙翻腾飞跃,气势磅礴;舞狮轻盈灵动,威武霸气;鼓声铿锵,地动山摇...在张掖,2500多名表演者怀揣各自的“看家本领”为张掖市人民带来一场热闹十足的民俗文化“盛宴”。

  不仅有民族风情,张掖社火更有独一无二的“国际范”。龙头高昂,龙须随风飘动,这条金龙在中巴两国学子的合力舞动下,时而迎雷起舞、驾云飞腾,时而卧伏于地、伸缩翻滚。翻腾的金龙是中巴两国学子携手传承与创新中华传统文化的热忱,更是不同文化跨越国界交流碰撞时焕发出的蓬勃生机。

  千姿百态的秧歌、铿锵有力的鼓点、热情奔放的民族舞,各参赛队伍竞相献艺,共同演绎着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尽显“彩虹张掖”风采。

  社火是热闹,是习俗,是年味,更是人间烟火。在锣钹震颤间,陇原的春天如约而至, 带着盎然的生机与活力迈向新的一年。

  作为甘肃年俗文化皇冠上的明珠,社火巡游以穿城过巷的磅礴气势,将春节妆点成流动的非遗长廊,而这场席卷陇原大地的文化春潮,不仅唤醒了人们深植于这片黄土地的集体记忆,更让非遗传承的薪火在新时代焕发出灼灼光华。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