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崇信:以文明筑城 向幸福出发

2025-01-10 15:43 来源:中国甘肃网

  驻足街头,道路宽阔、街巷整洁,各类公益广告随处可见,入眼暖心;漫步小区,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文明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其乐融融;与市民询问交谈,言语谦和恭敬,诚实守信秩序井然……如今的崇信美丽抬眼可见,幸福触手可及。

  文明城市创建,是一种理念、一种追求,更是一种实践、一种以人为本提升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有效载体。近年来,崇信县聚焦建设“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聚合力量、久久为功,以润物细无声的文明情怀赋予了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

  坚持高位推动 绘就文明蓝图

  “环境一天比一天好,住得也越来越舒心。”居民梁鸿飞一边说,一边竖起了大拇指。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开展以来,点赞的群众越来越多,一件件实事让居民体验到文明城市创建带来的实惠。

  崇信县将群众的需求作为创建导向,聚合全域力量,从“神经末梢”入手,在“麻绳最细处”攻坚,建立了党政“一把手”任“双组长”、人大政协“一把手”任“总督导”、全体县级干部任“网格长”的工作机制,按照“合理区划、网格管理、定人定责、常态督查”原则,将城市治理全面纳入网格管理。制定出台了《四级网格化管理责任清单》,将城区划分为13个大网格148个子网格,26名县级领导、85个部门单位、4300多名干部职工包抓210个街道网格和社区楼院,选优配强网格员,着力打造“人到网格去、事在网格办、问题在网格化解”的治理新模式,构建了目标同向、责任共担、合力攻坚的创建工作格局。

  坚持系统治理 彰显文明新貌

  “我们这个小区今年改造了,院内坑坑洼洼的路面被修复好了,绿化带也重新做了修缮,施划了停车位,配备了充电桩、垃圾桶,再加上随处可见的公益广告,现在居住更加舒心了。”家住梅苑新村的王女士对小区的新变化赞叹不已,最近小区“旧貌换新颜”,让居民们的幸福感也提升了不少。

  像梅苑新村小区的改变只是崇信县城市顽疾的一个缩影。创城工作开展以来,崇信县聚焦群众意见大、市民反映强的城市顽疾全力攻坚,深入推进文明创建“十全工程”和“十大攻坚”行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市政道路提升、城区绿化补植、中心城区智慧停车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36项,改造老旧小区867户,新建排洪涵8.3公里,新建、改造市政道路6.5公里,更换人行道马路砖2.2万平方米,新增电动车充电桩30处、儿童活动场所10处,无障碍设施全部完成改造升级,老旧小区全部完成改造,路灯亮灯率和设施完好率达到100%。城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位实现应划尽划,城市建设中长期未解决的问题逐步解决,城市形象品质持续提升。

  坚持志愿汇力 传递城市温情

  “留守老人生活需要照料,家里水管漏了或者堵了、路灯不亮了,这些困扰日常生活的小事儿,志愿者们都会帮我们解决了。”提起创城以来的志愿服务活动,西街社区居民朱青青赞不绝口。

  崇信县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通过开展生动鲜活、寓教于乐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不断夯实活动阵地基础,构建了“1+21+N”志愿服务矩阵,组建县乡村三级志愿服务队267支,设立志愿服务站点160个,发布志愿服务项目1223个,精心打造了有事说一声、科技小板凳、陪你唠唠嗑等24项文明实践品牌,持续开展“凡人善举·德润崇信”“文明创建 志愿同行”“创城有我 人大代表在行动”等活动4380场(次),为群众提供最需要的服务,解决群众最闹心的难题,让群众共享创城红利。如今,志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志愿精神随着志愿者的脚步走进更多市民的心中,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志愿者队伍,共同擦亮文明城市“底色”,让文明之花处处绽放。

  坚持高效作为 增进民生福祉 

  “来!阿姨,我带你到2号窗口办理。”在政务服务大厅,微笑服务的志愿者正在耐心地为群众提供帮办服务。“今天办理房产证手续,工作人员态度很好,办事效率也很高,几分钟就办完了。”简单明了的办事流程,热情周到的服务让赵女士感到前所未有的礼遇,这样的服务在崇信各个办事窗口都能遇到。

  群众口中的“变化”,正是崇信县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成效的最直接体现。近年来,崇信县大力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加强权责清单规范化、动态化管理,严格落实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聚焦企业群众办事多地跑、多次跑、往返跑等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加强配套网络、软件、硬件等设施建设,在甘肃政务服务网、“甘快办”APP上添加了群众办理事项清单,实现高频事项利用网络快捷办理和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省内通办”,让企业、群众通过政务“小窗口”,感受规范优质高效的“大服务”。

  坚持价值引领 厚植文明沃土 

  每到假期,李浩学每天一大早都会带着孙子在街头义务拾捡垃圾、烟头。“作为一名崇信人,我要为文明城市创建出一份力,带动广大市民讲文明,树新风,更何况我还是一名党员教师、道德模范,更应该起到示范引领作用。”“2024年中国好人”获得者李浩学用自己独特的道德和文明力量感召和影响着全体市民。

  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今年以来,崇信县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大创建行动,制定发布了市民文明公约、社区居民公约、村规民约等行为规范,开展文明礼仪、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祭祀、文明餐桌等主题活动287场(次),举办文明城市创建“大宣讲、大宣传、大走访”、移风易俗主题宣讲、家风宣讲进村社等活动1134场(次),建成了“好人街”“好人墙”96处、文明积分超市83个,通过教育引导、文化熏陶和实践养成,让文明新风融入市民生活、见于市民行动,汇聚起了创建文明城市的强大合力,实现了从“面子”到“里子”、从“颜值”到“气质”的蝶变。

  文明创建是一场没有尽头的“幸福接力”。我们将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塑造城市人文魅力、提升城市治理效能,以全新的姿态引导广大市民同赴文明之约,共建文明城市,让城市因文明更美丽,让生活因文明更美好。

  通讯员 李祥玉 图/文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