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玉门:“羊”帆启航产业兴

2025-11-27 11:57 来源:中国甘肃网

  初冬时节,走进玉门市六墩镇昌盛村昌泰养殖合作社,一排排标准化圈舍整齐排列,只只体态丰盈的湖羊正悠闲地吃着草料,“咩咩”的叫声此起彼伏。合作社负责人杨平一边忙着添加饲料,一边乐呵呵地算着经济账:“今年政策好,调引有补贴,技术有指导,我新进的这批羊长得快、病又少,年底出栏稳赚一笔!”

  杨平的底气,源于六墩镇近年来立足地域资源,将肉羊养殖作为促农增收核心产业的坚定步伐。全镇紧扣“特色立镇、产业富民”主线,通过政策扶持、良种驱动、模式创新,推动羊产业实现规模化、品质化发展,让群众的“钱袋子”如同羊群一样日渐“肥壮”。

  “一开始担心资金和技术,不敢多养。”回忆起当初的顾虑,养殖户韩德琪记忆犹新,“后来镇上的人反复上门讲政策,给我们讲‘富民贷’是怎么回事,调引补贴怎么领取,这心里一下就有底了!”

  为破除养殖户“不敢养、养不好”的瓶颈,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牵头落实“政策+金融”双重保障,细化《六墩镇肉牛肉羊调引实施方案》。“今年以来,我们已发放肉羊调引补助资金111万元,完成肉羊调引5120只,直接带动530余户群众参与养殖。”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何涛介绍道,“我们就是要让养殖户从‘不敢养、养不好’到‘能养、敢养、放心养’。”

  在昌泰养殖合作社,负责人杨平指着膘肥体壮的羊群介绍:“我们现在主推湖羊、小尾寒羊这些多胎多羔品种,再用杜泊羊进行经济杂交,产羔多、长势快,效益更好!”

  依托玉门市“一级纯繁、二级扩繁、三级育肥”的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六墩镇全镇良种覆盖率达85%以上。同时,全镇还建立起“农业中心+村防疫员+合作社”三级技术服务体系,常态化提供疫病防控、科学饲喂等技术指导。目前,全镇羊存栏量达2.03万只,年出栏8000多只,昌泰养殖合作社年出栏1500只,成为“良种+良法”增收的典型示范。

  除了在政策扶持和良种培育方面下功夫,六墩镇还积极创新经营机制,推动玉门伊汇农牧等企业与柳北村签订冷链加工协议,通过“四统一”模式(统一品种、技术、饲料、销售),将260余户分散养殖户嵌入产业链,让农户摆脱“单打独斗”困境。

  “现在养羊省心多啦!政府提供技术,企业保底回收,我们只管精心饲养,风险小、收益稳。”养殖户们纷纷点赞六墩镇的养殖新模式。更值得一提的是,依托伊汇农牧的有机认证和屠宰加工线,普通活羊被分割成“蝴蝶排”、羊肉卷等高附加值分割产品,实现了从“论只卖”到“论斤卖”、“论部位卖”的华丽转身,价值链显著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扩大养殖规模,进一步完善良种繁育、技术服务、产品加工、市场销售全产业链体系,加强技术培训,严把品种和质量关。”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何涛信心满满地表示,“要让羊产业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稳定器’和农民增收的‘摇钱树’。”

  羊群满圈,产业兴旺。六墩镇正沿着这条“羊”光大道稳步前行,书写着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崭新篇章。

  通讯员 周庆华 郭成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