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找阿旦所长”——记卓尼县公安局尼巴派出所所长旦知刀杰
原标题:“有事找阿旦所长”——记卓尼县公安局尼巴派出所所长旦知刀杰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富贵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车巴沟的雪山之巅,卓尼县公安局尼巴派出所所长旦知刀杰已经整装待发。这位被牧民亲切称为“阿旦”的派出所所长,仔细检查完队员们的随身装备,便带队踏上了前往车巴沟牧场的巡逻路。
今年是旦知刀杰在这片土地上工作的第10个年头。2014年大学毕业后,旦知刀杰回到家乡,成为尼巴派出所的一名民警。
卓尼县尼巴镇处于秦岭西段余脉迭山北麓腹地,平均海拔近4000米,是典型的高寒牧区,是卓尼县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的乡镇,也是全县畜牧业重点区。辖区面积774平方公里,牧点如星辰般散落在沟谷山梁之间。
10年间,旦知刀杰深深扎根于这片雪域高原。面对交通闭塞、通信不畅、群众牧业生产地分散的现状,他提出“警力跟着牧民走,警车随着毡房转”的牧区警务工作理念,在车巴沟广袤的牧场上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基层警务之路,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如格桑花般在这片雪域高原灿烂绽放。
从派出所前往最近的牧点开车得1个多小时才能到达。为了方便开展工作,旦知刀杰把办公室从派出所搬到了大山深处,在混牧区搭建起临时帐篷驻勤点,一住就是整个夏季。
宣传党的政策、普及法治知识、开展巡逻防控、及时处置警情……旦知刀杰和同事们守护着牧区的和谐与安宁。
润物无声的工作带来了显著变化。旦知刀杰说,近年来,辖区治安案件发案数逐年下降,持续多年保持在个位数,刑事案件更是保持零发案,实现了秩序好、发案少的良性循环。
牧区的矛盾纠纷,往往交织着法律、习俗与情感。在处理牧区错综复杂的矛盾纠纷时,旦知刀杰运用“奶茶”调解法化解矛盾。
2024年8月,牧民桑杰为防止放养的牛群活动范围过大,便在山谷口畜群经过的草地上撒了食盐,但撒的盐在自家牛羊舔食的同时,也引来了其他牧户牛羊的舔食,牛羊为争抢食盐发生顶斗,牧民尕藏家的羊受伤死亡,怀疑是在争抢食盐过程中被桑杰家的牛所伤,要求赔偿,引发矛盾。
在混牧区驻巡的旦知刀杰接到报警后,将二人请到一起,为他们倒上一碗香醇的奶茶后,既用“谁主张谁举证”的法律原则讲清事实,又用真情实感化解隔阂,最终促使矛盾圆满解决。
像这样的“奶茶”调解,旦知刀杰成功化解一起起家庭矛盾、邻里纠纷,“有事找阿旦所长”成了牧民群众遇到难题时的首选。
近年来,随着横贯尼巴镇的江迭公路成为热门自驾路线,保障这条“云端热线”的安全畅通成为派出所新的重任。
“江迭公路在尼巴辖区40公里,海拔高、信号覆盖不全,天气复杂多变。”旦知刀杰说,旅游高峰季车流绵延数十公里,一处的堵塞,将引发整个道路通行瘫痪。旦知刀杰坚持警力前移,旅游高峰季他带队驻守一线,疏导交通、救助游客。
2024年1月的一个深夜,一家五口自驾游被困在光盖山积雪中,车内一位92岁高龄老人出现严重高反和失温症状。接到报警,旦知刀杰立即顶风冒雪前往。见到救援民警的瞬间,被困者激动高呼:“人民警察来了,有救了!”
旦知刀杰迅速为老人吸氧,并脱下自己的棉衣包裹住老人,将其背上警车火速下山,一家人转危为安。
同年“五一”假期,面对骤降的大雪和大量车辆,旦知刀杰连续执勤16小时,双腿被雪水浸透,裤子冻成了冰筒。
近年来,他和战友们在这条路上累计救援被困车辆300余辆、游客1000余人。
守护大家的岁月静好,往往意味着对小家的亏欠。派出所警力少、任务重,他常常连续在岗20多天才能休息。2023年底,旦知刀杰的小儿子连续腹痛数日,起初家人怕影响他的工作未敢打扰他,直到孩子疼得打滚才紧急送医,几经转院才从病魔手中抢救回孩子,但需常年复查。
从警之初,旦知刀杰怀揣着冲在一线勇斗歹徒的英雄梦,现实工作中的家长里短、矛盾纠纷曾让他有些失落。但在一次次化解矛盾、解决群众困难的过程中,他深刻体会到群众的需要与信任,渐渐懂得轰轰烈烈是英雄,平凡坚守同样也是英雄。
十年磨一剑,旦知刀杰从一名新人成长为精通“科技+脚板”融合治理的精兵。他自2022年8月担任尼巴派出所所长以来,辖区实现了“无命案、无电信诈骗、无极端事件、无亡人事故”目标,用实干绘制出了牧区的平安底色。
- 2024-07-31【甘快看·我们的家园 幸福美好新甘肃】卓尼县:力争打造万亩以上食用菌种植产业
- 2024-06-07卓尼县获评二〇二四中国最美县域
- 2018-11-1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场万人”宣讲活动走进甘南卓尼县
- 2018-02-03【来自基层的报道】甘南卓尼县纳浪乡“迷彩哥”换上新衣裳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