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字赋能到生活提质 兰州新区书写智慧新城答卷
原标题:从数字赋能到生活提质 兰州新区书写智慧新城答卷

新区智能交通黄河大道路段

新区智慧水务指挥大厅

甘肃海亮智能工厂
进小区刷脸无感通行,拎货商户告别门禁卡烦恼;行驶在黄河大道,8.6公里绿波带让红灯变少、路程缩短;智慧水务大屏上,管网数据实时跳动,水质安全全程可溯;扫扫二维码,群众诉求24小时内分拣、30个工作日内反馈……获批国家级新区十三年来,兰州新区以“城市云脑”筑牢数字底座,让数据在民生服务、城市管理、产业发展间高效流动,让科技温度浸润城市肌理,让发展成果惠及万千市民。
数字+服务
让幸福生活有“智”感
“以前送货拎满东西还要找门禁卡,现在刷脸就过,一天跑十几次小区都省心!”在兰州新区经营羊肉馆的张鹏,每天往返瑞岭名郡小区配送新鲜食材,人脸识别门禁系统让他的送货效率提升了近三成。这是新区智慧社区建设的生动缩影,也是88个智能化全覆盖小区居民的共同体验。
近年来,兰州新区全面推进智慧物业小区建设,搭建集物业信息、诚信管理、投诉报修、智慧安防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平台,将水电气缴费、访客登记、设施维修等基础服务全部线上化,有效破解了传统社区管理响应慢、流程繁的痛点。兰州新区物业管理行业协会会长杨祖栋介绍,通过平台联动,业主反映的电梯故障、管道维修等问题平均处置时间从48小时压缩至8小时,办结率达98%以上,居民生活的安全感与便捷度持续提升。
民生服务的智慧化触角不断延伸至政务、医疗等核心领域。2025年4月上线的兰州新区医共体信息平台,实现了甘肃省人民医院分院、省康复医院等23家医疗机构的影像诊断、远程会诊、双向转诊功能互通,基层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率达100%。家住新区彩虹城的李大爷因高血压复诊,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远程会诊系统直接对接省人民医院专家,无需奔波就能获得精准诊疗方案,还能通过线上医保支付完成结算,全程省时省心。从社区门禁到就医办事,从政务服务到日常缴费,数字化正让幸福生活触手可及。
智慧交通+水务
织密民生保障网
道路通则民心畅。兰州新区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内联外畅”的立体化路网格局,目前公路网总里程达870.1公里,高速公路覆盖率、乡镇通三级以上公路比例、具备条件的自然村(组)通硬化路率均达100%,187条城市道路构成“十横八纵”骨架路网,为市民出行筑牢硬件基础。
在此基础上,新区启动智能交通项目建设,让出行更高效、更安全。2024年,黄河大道8.6公里、南绕城快速路7.2公里的“双向绿波带”建成投用,9块“绿波时速60km”引导屏精准指引,结合车流高峰设置的信控模式让通行效率大幅提升。“以前从市区去机场,黄河大道这一段要等六七个红灯,现在跟着绿波走,一路通畅,节省了20多分钟。”经常往返机场的司机王师傅深有感触。
新区数据显示,绿波路段行驶速度提高52.1%,等红灯时间下降41.2%,行程时间节省25.9%,交通事故发生率同比下降35%。此外,新区还在学校、医院周边设置12处智能违停抓拍点,启用5处潮汐车道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警力部署,让交通管理更精准高效,市民出行更安心有序。
用水安全是民生底线。走进新区市政集团供排水公司智慧水务综合调度中心,电子大屏上进出水流量、水质指标、管网压力等数据实时闪烁,地下管网分布清晰可见,各制水环节运行状态一目了然。“供水管线压力突变时,调度中心能秒级识别异常,自动生成最优处置方案并下发指令,维修人员通过手机App接收工单,精准定位故障点。”智慧水务调度中心工作人员张甲之介绍,得益于全程可追溯、风险可预警的管理模式,新区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100%。如今,市民通过手机App即可查询用水记录、缴纳水费、申请报修,智慧水务已深度融入日常生活,让用水保障更省心、更放心。
智慧治理
矛盾纠纷全链条化解
“大爷,扫这个码就能直接提建议,比找干部还快!”在兰州新区秦川镇,网格员正在向村民推广“兰州新区人民建议征集”二维码。作为新区“‘码’上回家”工程的重要载体,这些二维码张贴在各村镇、社区的显眼位置,群众扫码即可一键上传诉求、建议或投诉,后台24小时内完成分拣,30个工作日内反馈办理结果,形成“群众扫码-平台受理-部门分办-结果可溯”的闭环机制。
截至目前,平台已收集群众建议1200余条,办结率达95%,其中“优化小区充电桩布局”“增设农村公交站点”等86条建议被纳入新区民生实事项目,让群众真正成为城市建设的“出题人”和“评卷人”。
这一创新实践,是新区智慧治理的生动写照。依托智慧政法、“雪亮工程”、“小兰善治”、综治视联网等信息化平台,兰州新区打造“智慧网格云”中心阵地,绘制新区网格数字地图,将全区划分为326个基础网格、58个专属网格,整合公安、民政、应急等18个部门的数据资源,实现“精细治理一张图、全网联动一盘棋”。
“在原有联通新区公安社会治安监控视频的基础上,我们把水塘、砂坑、广场等重点区域492路视频监控整体汇入综治中心调度系统,后续还将推动各住宅小区视频监控全量接入。”新区综治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视频AI分析技术,系统可自动识别高空抛物、占道经营、人员聚集等异常情况,实时向网格员推送预警信息,实现“被动处置”向“主动预防”转变。
当群众带着烦心事走进新区综治中心,无论是邻里纠纷、劳资矛盾还是法律咨询,都能体会到“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便利。今年8月,某建筑工地的5名工人因工资拖欠求助,工作人员通过智慧治理平台快速调取企业用工信息、工资发放记录,联系劳动仲裁、住建等部门在线调解,仅用3个工作日就促成双方达成协议,工人顺利拿到工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新区综治中心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90%以上,网格员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成功率达100%,综治中心真正成为群众信赖的矛盾化解“终点站”,让社会治理更有温度、更有效率。
数智赋能
产业发展加速提质
智慧城市建设不仅惠及民生,更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在兰州新区千亿级绿色化工园区,智慧管控中心的大屏实时监控40平方公里园区动态,集成1140条重大危险源数据、247条高危工艺数据,实现污染物排放动态监控和超标秒级预警。“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生产设备温度、压力、气体浓度等数据,结合AI算法进行风险预判,能提前2-3小时发现潜在安全隐患。”园区安全环保部负责人介绍,智慧管控系统让园区安全事故率下降40%,2024年成功跻身全国百强化工园区。
在制造业领域,智能化改造让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甘肃海亮智能工厂投入2.76亿元进行智能化升级,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到成品出库的全流程数据监控。车间内,工业机器人精准完成铜杆拉伸、线缆包覆等工序,AGV小车自动转运物料,系统根据订单需求自动调整生产计划,单万吨产能用工量较传统模式减少50%,产品合格率从98.2%提升至99.7%。甘肃传祁甘味乳业则通过引入智能视觉检测系统、全自动包装生产线,实现从奶源检测、加工生产到仓储物流的全流程智能化管控,生产效率提升70%,产品远销全国20多个省份。作为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的核心载体,“甘智汇”科创园正加速推进研产融合科技攻关,计划到2027年累计实施概念验证及小试项目100项,转化落地科技成果20项,产值达到20亿元,打造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
十三年深耕不辍,兰州新区以数据为核心生产要素,让智慧城市建设既有“科技温度”,又有“发展力度”。从刷脸通行的便捷到绿波畅行的高效,从水质达标的安心到矛盾化解的舒心,数字赋能正让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愿景,转化为每个市民触手可及的生活体验。这座崛起于秦王川的智慧新城,正以昂扬姿态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记者 周靖博 文/图)
- 2025-11-24甘肃省人力资源行业协会举办加力促就业行动专场招聘会
- 2025-11-24全国红领巾巡讲团走进甘肃
- 2025-11-24兰州市开展机动车排放检验检测机构执法检查专项行动
- 2025-11-24甘肃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