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甘肃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

2025-11-24 08:55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11月21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胜收官‘十四五’ 争先进位话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省科技厅专场。会上通报,“十四五”以来,甘肃省全面推进强科技行动,加快打造全国区域性科技创新及转化基地,全省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数据显示,全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从2020年的51.63%提升至2025年的55.66%,提高4个百分点;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12%,较“十三五”末提升6个百分点,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从2020年的109.64亿元增至2024年的164.59亿元,年均增长10.69%,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长26.3%,创新要素加速集聚。

  产学研深度融合 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十四五”以来,甘肃省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协同发力,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全省累计研发国产替代技术353项,226项技术达到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173项原创成果成功产业化。特种润滑与密封材料、核电用不锈钢、高端真空测量仪器等创新成果,为国家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实施提供有力保障;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用重离子加速器装置打破国际垄断,累计治疗患者超2700例;2兆瓦钍基熔盐堆首次实现堆内钍—铀转化,成为全球唯一,领跑核裂变能发展新赛道。

  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成效显著,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20年的1229家增至2024年的2459家,实现翻倍增长;省级创新型企业从465家增至1762家,增长279%;科技型中小企业从1194家增至4541家,增长280%,创新主体梯队持续壮大。

  高能级平台布局 战略支撑能力提升

  甘肃省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强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实验室体系建设。中国—吉尔吉斯斯坦文化遗产保护、中国—哈萨克斯坦草原生态修复2个“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获国家批复,实现我省此类平台“零”的突破;高质量完成在甘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数量达14家,位居西部第3位。

  围绕“四强”行动、“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和“五量”文章等重大部署,统筹布局各类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确定12个省级、9个部门级科技创新平台“白名单”。截至目前,全省省级重点实验室达97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33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97家、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77家,构建起覆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共性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环节的全链条创新平台体系。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辐射带动作用凸显,202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38亿元,较2020年增长58%,以全省0.47%的土地面积创造近12%的地区生产总值,成为全省创新发展高地。

  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活力潜力充分激发

  甘肃省聚焦高层次科技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培养、引进、使用全链条机制,打造体系化、梯度化、高端化、特色化科技人才队伍。2024年,全省研发人员达7.44万人,较2020年增加3.13万人;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达35.31人年,增长75%。目前,在甘“两院”院士19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获得者25人,国家杰青74人,长江学者63人,省级拔尖领军人才(科技领域)127人,省领军人才149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510人。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力度持续加大,出台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实施意见,为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截至目前,全省17家科技型企业实现“新三板”挂牌;2025年以来,累计投放科技创新贷款135亿元,惠及企业6706户,新发放科技型企业贷款利率降至2.32%的历史低位;“科惠保”科技保险承保企业1396家,担保资金产品为86家科技型企业增信37.41亿元。

  深入实施“科技入陇”行动,组建全省科技招商联盟,建立88家成员单位协同联动机制,累计引进科技型企业319家、科技人才1126名、科技成果396项、创新平台基地74家,吸引投资资金547.56亿元,创新开放合作水平持续提升。(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房惠玲)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