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兰州

决胜收官“十四五”|兰州市交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答卷

2025-11-18 09:32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原标题:决胜收官“十四五”

  兰州市交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答卷

  干成一批大事 办好一批实事 化解一批难事

  中国甘肃网11月18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11月17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决胜收官‘十四五’ 争先进位话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兰州专场。记者了解到,“十四五”以来,兰州市全面落实国家和甘肃省各项决策部署,以“四强”行动特别是强省会行动为牵引,纵深推进1139工作部署,干成了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大事,办好了一批兰州人民心心念念、期盼已久的实事,化解了一批时间跨度长的历史遗留难事,较好完成了“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推动兰州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

  从2886.74亿元到3742.3亿元,稳中求进做强综合实力

  “十四五”以来,兰州市坚持以稳中求进做强综合实力,发展能级加快跃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2886.74亿元提升至2024年的3742.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万元,今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5.4%,呈现稳进提质的良好态势。

  兰州市累计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5795个,民间投资占比达到33.8%,工业投资年均增速达到18%,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市场消费企稳回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22年的1331.6亿元回升到2024年的1463.6亿元,在全省占比达到35.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2020年的40152元、14652元增加到2024年的50489元、20018元,年均增长5.9%和8.1%,持续跑赢生产总值增速。兰州新区、经开区、高新区生产总值预计分别达到500亿元、500亿元和430亿元,相较2020年增长2.12倍、1.51倍和1.47倍,支撑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作用进一步凸显。

  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113%,创新驱动引领产业焕新

  兰州市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十四五”以来,兰州市深化推进“兰白两区”建设,部署构建“161”科创体系,打造“黄河百里科创大走廊”,1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完成重组,兰白张江科创飞地等一批创新中心建成运营。碳-14核电池、氢能冶金、水下多相流量计、离子液氢压缩机等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先后获国家和省级科学技术奖781项,全市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到82.6%,较2020年增长6.47个百分点。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到1349家和1090家,较2020年增长113%和60%。

  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加快构建“3+2”现代产业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从2020年的6.3%增长到2024年的11.1%。建成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跻身全国千兆城市行列,位居数据要素50强城市第24名。全市旅游人数和旅游总花费接连突破1亿人次和千亿元大关。

  招商引资6326.2亿元,项目建设夯实硬核支撑

  招商引资工作交出亮眼答卷。“十四五”以来,兰州市树牢“项目为王”理念,获得国家和省上各类项目建设资金支持503亿元。对接落实强省会行动“三张清单”,开工建设重大项目199个、落地支持措施303项,落地支持政策226项。强化土地、资金、审批三大前期工作,建成国家西北应急救援中心、宝方新材料等重大项目152个,累计实施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39个。

  同时,大力推进“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设立10个区域驻点招商中心和21个产业链招商专班,累计签约引进爱玛新区产业园、海亮高性能铜箔等招商引资项目1480个,总投资6326.2亿元,新招引中国能源、字节跳动、科大讯飞等“四个500强”、上市公司及行业龙头企业107家,连续成功承办兰洽会,省外项目到位资金年均增速超过13%,持续为高质量发展汇聚动能力量。

  城镇化率提高到86%,全域统筹推进城乡建设

  城乡建设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服务城市、带动乡村的重要作用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据介绍,兰州市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一体推进,目前全市建成区面积增加59.6平方公里,达到417.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443.65万人,城镇化率从83%提高到86%。

  与此同时,兰州市还建成干线铁路10条,中兰客专、兰张三四线兰武段、中川机场铁路环线开通运营,铁路总里程达到844公里。新增高等级公路274公里,公路总里程达10637公里。打通断头路36条,新增停车泊位2.35万个,成功创建全国“公交都市”示范城市。深化“小县大城”建设,加快县城“补短板”,皋兰县获批全省黄河流域地区新型城镇化试点县。高标准打造49条乡村振兴示范带,“烟雨兰山”“金关画卷”等呈现和美实景。布局建设“兰派民居”,培育文明乡风,累计建成和美乡村141个,城乡发展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营商环境评价全省第一,改革开放增强内生动力

  如何优化城市营商环境,增强内生动力?兰州市给出自己的答案:坚持改革破题、开放扩容,持续疏梗阻、优环境、赋动能。

  “十四五”以来,兰州市全力盘活“六大”资源资产,扎实推进国企深化提升行动,兰州黄河公司获AAA主体信用评级。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纵深推进“六个通办”和帮办代办,政务服务事项100%实现“一网办”,成功创建全国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清兰交易”“兰税捷办”等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连续三年入选全国营商环境创新城市、连续四年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排名第一。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持续打好“四外”联动组合拳,新设外商投资企业99家,实际利用外资2.87亿美元。兰州国际陆港连续获评全国优秀物流园区,中川国际机场新开通国际航线50多条、“四向六条”国际货运班列通达22个国家和地区,兰州开放“桥头堡”优势持续转化为发展优势。

  全力巩固“兰州蓝”,“两山”绿色优化生态环境

  作为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兰州市坚决扛牢黄河战略首倡之地政治责任,全力守护“黄河清”。

  “十四五”以来,兰州市建成黄河干流兰州段防洪治理、湟水—大通河交汇段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全面完成3022个入河排污口整治,黄河干支流水质连续100%达标。全力巩固“兰州蓝”,今年以来空气优良率达到85.9%,创有监测记录以来同期最优水平。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启动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和“十大森林公园”建设行动,统筹推进“三北”六期工程建设,南北两山绿化面积达到62万亩,累计完成营造林和草原生态修复124.55万亩,城市绿地率达到40.7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升至12.12平方米,森林覆盖率从8.3%提升至10.6%。强化“双碳”牵引,建立“两高”清单,12个气候投融资试点项目获得融资到位89.5亿元,碳强度指标下降16%,清洁能源使用率超过45%,发展“含绿量”和生态“含金量”不断提升。

  新增城镇就业38.63万人,“大民生”增进群众福祉

  “十四五”以来,兰州市始终坚持以民生为大增进群众福祉,发展成果可感可及。

  兰州市每年兴办10件为民实事,以“小切口”带动“大民生”。就业形势整体稳定,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8.63万人、输转城乡劳动力116.27万人。城乡低保标准和居民养老保险持续提标,职工门诊共济政策稳步落地,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46.53万人。创优“一老一小”服务,认真落实免费学前教育政策,扩大公益性托位供给,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建成老年助餐示范项目113个、月均助餐30多万人次。新建马滩九年一贯制等中小学校16所,新增学位6.27万个。深入实施卫生健康“十大工程”,全面实施19家公立医院建设项目,新建投用市中医、市口腔、市妇幼、重离子等医院,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9张。坚持主动创安主动创稳,常态化开展“大接访”和“访民问暖”行动,成功创建全国首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

  记者 陈梦圆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