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城管委多点发力 筑牢“兰州蓝”保护屏障
原标题:市城管委多点发力 筑牢“兰州蓝”保护屏障

冬季是大气污染防治的关键时期,为持续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全力守护“兰州蓝”,兰州市城管委坚持源头治理与综合施策并重,从道路扬尘、建筑垃圾、面源污染等关键环节精准发力,不断提升大气污染防治效能。近日,记者走访兰州高新区、七里河区等地,实地探访城管系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推进情况。
人机协同治扬尘 道路保洁提质效
11月13日,在七里河区西津西路,一台吸尘车正在开展作业。“我们推行‘机械化清扫+精细化保洁’模式,根据气温变化调整作业时间和频次,实现按需冲洗、精准降尘。”七里河区环卫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我们严格遵守城市道路‘六静五无’作业标准,对26条主次干道、背街小巷采用精细化作业模式,除了随落随扫的落叶清理,还同步开展污水井口擦洗、城市家具擦拭、共享单车规整等日常养护。”兰州高新发展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11月份以来,全市日均出动环卫工人1.1万人次、作业车辆470余台次。兰州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巡回保洁、集中冲洗、设施擦洗等组合举措,有效降低道路积尘,让城市道路始终保持洁净有序。
全流程管控建筑垃圾
规范运输减污染
“师傅,麻烦下车检查一下,车厢是否完全密闭,车身有没有带泥。”在七里河区兰工坪路附近的渣土车卡口检查点,七里河区行政综合执法队队员王雨生正和同事们对过往的渣土运输车辆进行逐一检查。他们仔细查看车辆密闭覆盖情况、车身清洁度,并核对相关证件。
“冬季气候干燥,渣土运输过程中一旦出现抛撒遗漏,极易造成道路扬尘污染。”王雨生介绍,为从源头遏制污染,他们采用“定点驻守+动态巡查”相结合的监管模式,严格落实建筑工地扬尘整治“六个100%”标准。“我们在南出口增设了24小时卡口点,对商砼车、渣土车实施精准检查与登记,同时加大夜间错峰执法力度,重拳查处非法运输、带泥上路、抛撒遗漏等违法行为。”
为规范建筑垃圾运输行为,城管执法部门构建“源头产生—运输过程—末端处置”全流程治理体系,采取“定点值守+机动巡查+错峰执法”模式,在夜间运输高峰期加密巡查频次。“我们重点查处覆盖不严、带泥上路、乱倒乱排等问题,10月以来已累计检查建筑垃圾卡口点50处次、建筑工地130处次。”西固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说,严管之下,渣土运输乱象明显减少。
加密频次优收运 闭环管控治面源
11月13日上午,七里河区仁恒美林郡小区内,一辆密闭式生活垃圾收运车驶入指定收集点,甘肃陇玉公司七里河区清运队队长康明芳正指挥工作人员进行垃圾转运。“这个小区每天有约150桶垃圾,日均收运量约6吨,我们必须定时定点收运,确保日产日清。”康明芳介绍,冬防期间,七里河区清运队在日常基础上增加了线路和清运频次,由之前每天4次增加到6次,同时科学规划固定行驶线路,杜绝“跑冒滴漏”现象。
在收运现场,工作人员将小区内的垃圾桶逐一推至收运车旁并倒入车厢,全程“垃圾不落地”。“这些垃圾收运后,会运往丰泉环保电力有限公司进行资源化处理。”康明芳说,清运队在七里河区共配备60余台压缩收运车,每台车辐射周边两三公里范围,覆盖全区居民小区、背街小巷及商铺的生活垃圾清运需求。
市城管委通过深入城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开展市容环境整治巡查,第一时间交办整改问题,压实环卫、城管执法部门及相关单位责任。“我们将持续加强市区联动、优化防治措施,扎实推进城管系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全力巩固提升‘兰州蓝’。”
本报记者 申琪 文/图
- 2025-11-17初冬有新景“烟雨兰山”创意墙绘扮靓金城
- 2025-11-14“当场交、即时领” 解锁企业开办“加速度”
- 2025-11-14叩开千家万户门 暖流涌入百姓心西固区“访民问暖”进行时
- 2025-11-14社区多方联动 13小时抢修恢复供暖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