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庆阳

镇原县临泾镇:用好用活彩票公益金 激活乡村振兴红色新引擎

2025-11-17 11:58 来源:新镇原

  庆阳市镇原县是一片厚重的红色热土,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时曾留下了军民鱼水情的佳话,往昔岁月波澜壮阔,那段永不褪色的历史长卷至今仍在这片土地上熠熠生辉。

  镇原县临泾镇自古为兵家要地,更是革命年代的红色堡垒。1935年9月,程子华、吴焕先、徐海东率领的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临泾镇包庄村唐洼组,战士们与当地百姓并肩携手、共克艰难。当时年逾七旬的清光绪进士焦国理,不仅在夏堡城门题写“红光遍天下,保护善人君子;军队援国家,铲除土豪劣绅”的红色对联,还热情款待红军将士,临行前赠粮送钱,这份情谊被他镌刻在唐洼村清净庵石碑上,成为军民鱼水情的珍贵见证。

图片

  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激发振兴动能,2025年8月,临泾镇党委、政府依托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在当年红二十五军宿营地—包庄村唐洼组,建成集纪念、教育、传承于一体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遵循“修旧如旧、活化利用”原则,对革命历史遗存进行系统性保护提升:维修3间承载记忆的砖木结构用房,让红军宿营场景有迹可循;修缮包括焦国理题字石碑在内的2座革命遗存;新建2间卫生厕所完善接待功能,并同步整治周边环境,让红色地标既保历史厚重感,又具现代服务能力。该项目是临泾镇围绕产业发展争取的彩票公益金重点项目之一,现已全面建成投用。 

图片

  当前,这座红色教育基地正释放多元价值,成为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在红色教育层面,基地通过旧址复原、实物展示、故事宣讲等方式,打破书本式教育局限,成为党员干部的“实境课堂”、青少年的“研学基地”和群众的“红色会客厅”,让长征精神可感可触;在精神文明建设层面,焦国理与红军的故事从“遥远传说”变为“家门口的骄傲”,极大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自豪感与归属感,为乡风文明筑牢根基。

  下一步,临泾镇将持续管好、用好这一平台,明年将继续积极争取彩票公益金资金对红色教育基地进行改造提升。同时,深入挖掘革命故事,让军民同心事迹广泛传颂,以“红色遗址保护+活化利用”吸引大批研学团队和游客,带动临泾镇农特产品销售,催生餐饮、住宿等配套需求,为村民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并着力打造“席沟圈村王符碑廊—S318魅力风情线—包庄村红色教育基地—祁焦村于右任书法馆、盛洋家庭农场”农文旅融合发展精品线,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能与活力。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