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筑巢引凤 聚才兴业——我省创新人才发展机制支撑高质量发展

2025-11-15 08:24 来源:甘肃日报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马颖

  “同学,你是学什么专业的?看看有没有适合你的岗位。”

  今年9月以来,由省委组织部和省人社厅共同组织的甘肃省2025年秋季“组团式”赴外引才活动分别在成都、上海、西安开展,在3个城市的9所高校举办专场招聘会,1100多家中央在甘、省属及市州企事业单位参加,推出数千个优质岗位,吸引了众多高校毕业生和优秀人才前来咨询应聘。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来,我省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布局创新链人才链,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和人才赋能工程为牵引,通过完善政策、创新方式、搭建载体、优化服务等举措,吸引各类人才来甘留甘支撑高质量发展。2020年以来,省属重点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达5000多人,省属国有企业引进人才3万余人,越来越多的人才来到陇原大地建功立业。

  聚焦“拓领域”完善引才政策

  近年来,我省坚持主动出击招才引智,精心打造“组团式”赴外引才品牌,由组织、人社和各行业主管部门牵头,每年分批组织用人单位赴省外重点高校宣介引才,现场解读人才政策、接收简历,直接面试签订意向协议。

  为破解引才审批周期长、自主引进权限小等问题,我省将省属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由事前审批改为事后备案,实行按需研究、一事一办,5个工作日内办结备案手续。出台专门办法,每年为省属重点事业单位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核定事业编制,保障引才用编需求。同时,创新实施“带编入企”引才政策,采取“事业编制引才、企业平台用才”的方式,支持重点企业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甘肃电投集团所属企业负责人表示,“带编入企”丰富了企业引才的政策“工具箱”,既让人才为企业所用,也解决了人才的后顾之忧。

  优化完善柔性引才政策,建立“先认定、再评估、后兑现”的“精准奖补”机制,支持用人单位采取个人兼职、团队攻关、平台共建、省外研发等方式柔性引才用智。甘肃奥林贝尔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这一政策的支持下,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柔性引进2支技术创新团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高层次人才支撑。

  聚焦“强托举”打造留才载体

  人才引进来,如何留得住?关键是要给予人才看得见的发展机会和实实在在的扶持举措。

  为了全方位支持人才加快成长,我省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构建“人才计划+创新平台+实践锻炼”相融合的扶持模式。实施人才培养“十百千万”工程,通过给经费、给补贴、给项目的方式,每年遴选50名左右省拔尖领军人才,选拔500名左右陇原青年英才,持续培养1500名左右省领军人才,选育5万名左右行业领域骨干人才,形成梯次衔接的战略人才队伍。

  贺鹏博是首批陇原青年英才之一,他在众多科研院所和医疗机构抛来的橄榄枝中,选择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从事重离子放射治疗技术研究,科研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和省、市的大力支持。

  我省积极开辟产才融合发展新路径,组织高层次人才园区挂职、青年教师“入企入园”、科技专员入企服务,每年选派300余名青年人才到产业一线培养锻炼,推动人才成长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

  “我们设立专项基金重点支持35岁以下人才,已实施开放课题38项、主任基金13项。”甘肃农业大学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赵财介绍,近3年,资助金额共计835万元,都是实打实的投入。如今,由甘肃农业大学相关科研团队自主选育的新品种“甘农薯7号”已打破国内加工型马铃薯长期依赖国外品种的局面。

  立足共建“一带一路”枢纽点和向西开放新前沿的独特优势,我省集中力量创建兰州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建强以1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为代表的高能级实验室、以兰州大学为代表的41家高等院校、以中国科学院在甘院所为代表的一批科研机构,打造聚才集智“强磁场”。

  聚焦“增活力”优化人才服务

  人才汇聚的关键在于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既要有真金,更要用真心。

  我省构建特色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坚持刚性落实优惠政策和跟踪服务并重,全力为人才提供优质服务,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环境。

  安家补贴、配偶安置、就医保障、免收景点门票、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为强化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我省建立并实施“陇原人才服务卡”制度,将全省高层次人才和新引进的博士或副高级职称人员分为A、B、C、D四类,建立高层次专家库并开展分类服务,在12个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开通“绿色通道”,目前全省持卡人才达到1.3万余人。

  今年年初,甘肃省人才发展服务中心正式成立,“陇原人才之家”服务阵地建成投运,全面承接人才引进、培养、服务等工作,积极打造集政策宣传、来访接待、沙龙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人才服务窗口,用心用情为人才提供周到便捷服务,让广大人才在甘安心、安居、安业。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