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科技之光 青年讲堂”示范活动走进河西学院
原标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科技之光 青年讲堂”示范活动走进河西学院
记者 康宁 韦娜
11月8日,“科技之光 青年讲堂”示范活动在河西学院报告厅举行,数百名学子齐聚一堂。当玉米育种专家王凤格研究员与大豆育种专家张春宝研究员走上台时,现场响起热烈掌声,一堂连接着实验室与田间地头的科技兴农课正式开启。
“分子技术如何为种子绘制‘身份证’?”“杂交大豆如何端牢未来的‘中国饭碗’?”两位科学家带来的《分子技术在品种鉴定、品系溯源及辅助育种中的研究与应用》《大豆生物育种研发与应用》报告深入浅出,将前沿的农业科技画卷在学生们面前徐徐展开。台下,同学们或凝神静听,或飞快地记录着笔记,生怕漏掉任何一个关键知识点,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与专家的讲解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首求知的协奏曲。
报告会结束时,思想的火花已在年轻的心里点燃。种子科学与工程系大二学生史凌屹仍沉浸在知识的收获与时代的感召中,他感慨道:“此次报告会,让我深刻认识到社会的发展和青年的成长息息相关。建设好青年科技兴国的道路,才能让社会的发展紧跟时代的潮流。”
“这让我明白,科研不是‘空中楼阁’,要贴着行业痛点做,才能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种子科学与工程241班的马佳健同学道出了他的感悟。他从两位学者让“实验室成果”对接“农业生产真问题”的实践中,看到了未来科研工作应有的模样,也看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青年科研人得有“把小事做透、把大事扛住”的劲儿。
这堂“沾着泥土”、充满“科技味儿”的课,不仅传递了知识,更在青年学子的心中埋下了以科技立足、以奋斗报国的信念之种。
- 2025-11-10张掖“财政+基金”模式激活产业发展新引擎
- 2025-11-05【祁连山下是我家】千里牧途送暖流 甘州温情暖寒冬 原创 甘州区融媒体中心
- 2025-11-05【祁连山下是我家】民乐:探索非遗保护新路径,打造非遗文化传承新地标
- 2025-11-05【祁连山下是我家】民乐:探索非遗保护新路径,打造非遗文化传承新地标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