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兰州

绘就绿美画卷 书写生态华章 兰州市推动生态建设与文明城市建设深度融合

2025-11-10 08:45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原标题:绘就绿美画卷 书写生态华章 我市推动生态建设与文明城市建设深度融合

  兰州以“绿”为笔绘就城市新图景

  中国甘肃网11月10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首席记者 吕胜军 实习生 齐亚茹)今年以来,市林草局以《兰州市文明城市建设促进条例》为指引,将生态建设与文明城市建设深度融合,通过小游园织密民生绿网、古树守护传承城市记忆、南北两山筑牢生态屏障,同步完善公园城市功能与服务,让市民在“推窗见绿、移步赏景”中收获满满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使绿色成为文明城市最鲜明的底色,让宜居成为文明兰州最温暖的标签。

  绿润文明城 园暖百姓心

  在兰州这座不断成长的文明之城,街角的一抹新绿总能带来不期而遇的惊喜,这既为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改善民生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更以生态之美厚植文明城市底色。

  作为城关区交通枢纽与商业节点的南关十字,人流密集,原有小游园设施陈旧、绿化覆盖率低,难以满足市民对文明宜居环境的需求。城关区城市绿化管理所项目办主任周新膨介绍,今年新建的小游园坐落于南关十字西北角,园内栽植雪松、白皮松等乔木217株,高杆卫矛球、月季等灌木6万余株,实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建设中,该游园融入地域特色景观,既提升了南关十字片区形象与居民生活品质,更以细节打磨彰显文明城市的人文温度。

  市林草局绿化科科长成曦说,今年以来,我市通过活化利用城市边角地、小微绿地,全面推进绿地建设,已建成开放小游园13座,城关区口腔医院旁及607号路小游园正处于项目收尾阶段。这些镶嵌在城市中的“绿色客厅”,不仅补齐了公共空间短板,更成为践行文明、共享美好的重要载体。

  今年以来,我市共新增城市绿地120.32公顷,完成各类乔木更新补植9209株(其中行道树4846株),栽植金叶榆、紫丁香、樱花等彩叶树和花灌木14.5万株,栽植小灌木61万株,种植地被花卉10.2万平方米,清理枯死树木、修剪枯枝病枝16233株。在南滨河路、北滨河路绿地栽植缀花地被和宿根花卉,补栽景观树种与花卉植物,进一步提升滨河绿地景观质感,持续擦亮“黄河之滨也很美”金字招牌,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兰州。

  据悉,在新建和改造公园过程中,我市完善健身步道、体育设施、文化广场、休闲座椅、避雨亭廊、公厕等配套设施30余处,建成儿童友好公园15余处,增设无障碍设施20余处,全方位满足全龄段、多元化需求,让文明服务触手可及。同时,我市还在部分城市公园探索引入书吧、咖啡厅、轻餐饮、文创展示等相关业态10余家,在满足游客多元需求的同时,积极开展文体活动、科普教育、公益宣传等各类活动,让公园成为激活城市公共生活、传播文明理念的活力空间。公园内设置的“党员示范岗”、志愿者服务站和母婴室,以精细化服务诠释文明内涵。

  目前,全市建有城市公园211座,总面积41413.33公顷。2021年至今,主城区建成开放游园180处,初步形成南北两山、沿黄景区、城市公园、游园绿地相互呼应的“公园城市”体系,基本实现“一园一景”的城市公园特色。近3年,全市各公园累计接待游客6253万人次,让文明城市建设的生态成果、民生成果真正惠及每一位市民。

  匠心守护城市绿色记忆

  如果你细细观察,在兰州,还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居民”——它们扎根这片土地,历经岁月洗礼,见证了金城的发展与变迁,这便是兰州的古树,是大自然与先辈馈赠给兰州的无价之宝。

  五泉山公园处处弥漫着历史的厚重气息。今年4月,公园前的一处围挡内,几名技术人员正小心翼翼地为古树实施“复壮手术”。工作人员手持工具,仔细清理树洞内的腐殖木质部:“这棵树年纪大了,内部中空严重,得先清腐,再修剪、加固……最后还要喷涂桐油防腐。”阳光下,技术人员忙碌的身影与苍老的树干形成奇妙对比,仿佛是跨越时空的生命对话,守护着这座城市的绿色记忆。

  清晨的五泉山公园,古树参天,阳光透过繁茂枝叶洒下斑驳光影。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百年沧桑。87棵挂牌古树名木与丰富的植物群落,共同构成了城市中难得的“天然氧吧”。这些历经沧桑的树木,如今正通过一系列精细化管护措施,焕发新的生机。“对于园内的古树名木,我们会定期开展浇水、施肥等养护工作。”五泉山公园主任刘从君说,“我们每年组织专业团队修剪枯枝死桩、排查安全隐患,目的是让每一棵古树都能得到妥善照顾、焕发新生。”今年以来,兰州市强化古树名木复壮工作,发布《古树名木保护复壮技术标准》,组织开展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春风行动”,巡查古树名木、古树群360余株(次);对全市27株衰弱古树制定“一树一策”复壮措施,并完成抢救复壮,让这份绿色的“城市记忆”得以长久传承。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古树名木16871株,其中单株古树名木482株、古树群5处16389株,分布在28个乡镇、29个街道。

  筑牢绿色屏障 擦亮生态底色

  黄河东奔,裹挟千年岁月波澜;两山叠翠,铺展万里生态华章。夏日的兰州南北两山,绿意漫过脚踝,生机撞入眼底;秋冬时节,层林尽染丹霞色,斑斓景致美不胜收。

  今年以来,兰州市南北两山生态发展中心(原为市两山绿化指挥部)紧扣国家规划与国土空间布局,勾勒出“三绿廊、两面山、多点位”的国土绿化宏伟蓝图,重点打造9个生态廊道绿化节点、5个面山绿化片区及10大森林公园;11.5万亩绿化治理面积的规划,让绿色在金城大地上有序铺展。121家省市单位分区包片、接力植绿,100多场次义务植树活动蓬勃开展,累计新造林6300亩、修复退化林分7500亩,“记者林”“青年林”“党员林”等示范点星罗棋布,全民爱绿护绿的氛围愈发浓厚,为这座文明之城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市南北两山生态发展中心以林长制为抓手,实现巡查管控全覆盖,创下连续24年未发生较大以上森林火灾的优良成绩;同时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密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康养产业等多元化经营项目,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双向奔赴、融合共赢。

  登山步道蜿蜒山间,景观廊亭点缀绿海。一个个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森林公园体系已然成型,成为市民休闲观光、健身旅游的热门打卡地。而生态建设的成效,不仅在于看得见的景观之美,更在于可持续的民生之利——为持续守护生态成果、释放生态价值,如今的南北两山,已构建起完善的四大体系。仅人工生态体系便达成绿化面积62万亩,成活各类树木1.6亿株,植物种类增至75科424种,常见脊椎动物76种,生态服务功能综合价值高达76.74亿元。

  两山叠翠映黄河,生态华章续新篇,绿色已成为这座文明之城最鲜明的底色。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