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移”除过往陋习 “易”来文明新风 西固区柳泉镇以文明乡风滋养村民美好生活
“新事新办新风尚,风俗习惯要改变,永结同心创伟业,共创美好新明天……”这是西固区柳泉镇西坪村村民自导自演小品《高价彩礼那点事》的台词,作品通过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方式,倡导村民坚决抵制农村高额彩礼,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柳泉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铁芯子、八门拳、柳泉小曲子等非遗代表性项目在此传承,碑林、农耕文化等历史遗存见证往昔辉煌。然而,在时代发展进程中,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并未绽放出应有的光彩。”柳泉镇党委书记孙尚德说。
为此,柳泉镇积极探索解决之道,以传统文化传承为核心,以打造民俗文化中心为载体,通过非遗活化、文旅融合、文明浸润等举措,探寻文化振兴—移风易俗—乡风文明的递进发展路径,推动传统文化保护与移风易俗协同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梨花诗会”上,村民们吟诗诵词,感受诗词之美;“秦腔大唱台”上,戏曲爱好者们一展歌喉,传承传统戏曲文化;“书画比赛”中,书法爱好者们挥毫泼墨,展现自己的艺术才华;“三八风采展”上,妇女们翩然起舞,尽展女性魅力风姿;“全民阅读日”里,书友们静心品书,汲取知识文化养分,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持续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让文明乡风浸润人心。
“我们把红白事纳入村规民约,落实封顶办法。办丧事,及时告诉红白理事会,一人一碗烩菜,馒头随意吃,既能解决发丧摆宴席超标、攀比的问题,又可以为事主减轻很多负担。”柳泉镇西坪村红白理事会理事刘少祖说,该村白事宴席仅提供烩菜,明确丧事操办标准,不设灵棚、不摆酒席,禁止焚烧纸扎和大吹大唱等陈规陋习。
为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深入开展,柳泉镇组织12支志愿者服务队、150余名志愿者深入5个村,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宣传,举办3场移风易俗树新风主题文艺演出,向群众通俗讲解移风易俗的意义与要求,引导村民摒弃陈规陋习。同时,开展文明新风进万家活动,组织3支入户走访小队,深入农家小院,发放《文明新风倡议书》,讲解文明新风知识,让文明理念融入村民日常生活。
柳泉镇各村推行“丧事一碗菜”,减轻村民负担,不论贫富,标准统一。如镇上一位党员去世后,吊唁亲友每人一份成本约10元的碗儿菜,取代传统大桌宴席。以往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浪费严重且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一碗菜”举措如“金钥匙”,开启乡风文明与百姓减负之门。在各村带动下,全镇红白喜事讲排场现象减少,勤俭节约氛围渐浓,社会风气持续向好,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繁荣文化事业。这为我们发展乡村文化,建设乡村文明指明了方向。”孙尚德表示,柳泉镇将不断探索完善村规民约,构建制度约束+文化浸润+群众自治长效机制,持续深入推进移风易俗,让越来越多的村民成为文明新风的制定者、执行者、评议者和受益者,让文明乡风滋养村民的美好生活。
本报记者 董永前
- 2025-11-09兰州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 抓紧抓实四季度安全生产工作 高质高效推进榆中灾后恢复重建项目
- 2025-11-07兰州市多举措激发冬季消费活力 “双十一”线上线下促消费活动亮点纷呈
- 2025-11-07年轻人该不该蹭老年食堂?兰州幸福食堂的破圈与平衡之道
- 2025-11-07兰州市共享单车治理工作入选2025年度城市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案例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