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西和:大山深处养出“海”虾鲜鱼

2025-11-06 16:34 来源:中国甘肃网

  深秋时节,在西和县太石河乡金帆水产养殖基地,一尾尾南美白对虾在池中活蹦乱跳,工人们正熟练地起网、装筐,准备将这批“海鲜”送往县城的超市。谁也想不到,在这远离海洋的陇南山区,如今竟能规模化养殖出鲜活的海产。

  这一切,源于“90后”青年谈金平的返乡创业。2020年从大学毕业后,他多次前往成都、山东等地,系统学习循环水养殖技术。2023年,他创办西和县金帆养殖专业合作社,建成太石河乡对虾(鲈鱼)养殖基地,总投资350万元,配备先进的水温控制系统和海盐添加设备,通过循环水模式,在大山深处成功“复制”出适宜海产品生长的水质环境。

  创业之路并不平坦。面对资金紧张、技术不成熟等困难,谈金平没有退缩。他四处请教专家,不断引进优质品种,逐步攻克技术难关。2023年,基地首批养殖鲈鱼1万尾、南美白对虾20万尾,当年实现盈利6万元,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2024年,随着市场逐步打开,谈金平将养殖池从22个扩大到36个,鲈鱼养殖量增至2.5万尾,对虾达40万尾。通过优化养殖流程、加强精细管理,基地年盈利跃升至50万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今年以来,基地规模持续扩大,养殖池增至56个,鲈鱼存量3万尾,对虾60万尾,总产业规模突破百万元大关。

  产业发展的同时,谈金平始终不忘带动乡亲共同致富。基地通过提供就业岗位、传授养殖技术等方式,帮助周边20余户农户实现增收。同时,他积极与省外科研机构合作,持续引进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提升养殖水平。如今,基地生产的鲜活水产品直供本地超市,不仅丰富了群众的“菜篮子”,也带动了当地商业和服务业发展,形成了产业振兴的良性循环。

  从深山到“海洋”,从梦想到现实,谈金平用技术和坚持,在家乡的热土上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这片养殖基地不仅产出优质水产品,更孕育着山区产业发展的新希望,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扎根农村、创新创业的担当与作为。

  通讯员 梁云霞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