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金塔:戈壁变“沃土”

2025-11-06 16:34 来源:中国甘肃网

  近日,走进金塔县锦昊风能开发有限公司的100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现场,机械轰鸣声此起彼伏,风机基础浇筑与塔筒吊装工作正有条不紊地推进,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据悉,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将达到30亿千瓦时,每年能节约72.79万吨标煤,同时减少198.8万吨二氧化碳排放。这些数字背后,是金塔县为县域经济注入绿色发展强劲动能的生动写照。

  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金塔县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在强力支撑。地处河西走廊“风口”的金塔,拥有得天独厚的日照与风力资源,年平均日照时数高达3328小时,太阳能和风能可开发利用小时数分别超过2000小时和2800小时,这片曾经的戈壁荒滩,如今已然成为新能源产业集聚的“天然沃土”。

  依托这份天赐的资源宝藏,金塔县精准把握国家能源转型的战略机遇,锚定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目标,创新性地构建起“规划定方向、电网强支撑、项目扩规模、产业延链条”的四维发力模式,一步步搭建起多能互补、链条完整的新能源产业体系,让绿色能源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

  规划是产业发展的“导航仪”。为确保资源开发与产业布局精准匹配,金塔县先后编制完成《金塔县新能源布局规划》《白水泉750万千瓦光电产业园规划》等纲领性文件,将白水泉、北山等18个重点区域纳入规划范围,这些规划不仅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更让每一寸资源都能在科学规划下发挥最大价值。目前,《“十五五”新能源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正加速推进,为新能源产业的有序扩张划定了清晰的“路线图”。

  电网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主动脉”。为打通绿电输送通道,金塔县打出“电网攻坚+通道破局”组合拳,全力构建高效畅通的电力输送网络,已建成投运的金塔750千伏变电站,充分满足了中核50万千瓦、中光70万千瓦“光热+光伏”项目的并网需求。而在跨省外送领域,中核汇能、宁夏宝丰等5座330千伏变电站正在加紧建设,陇电入川±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及配套750千伏变电站已完成可研评审。这些项目的推进,标志着金塔县正在形成“省内消纳+跨省外送”的电力输送双格局。

  在明确的规划指引和坚实的电网支撑下,金塔县聚焦“沙戈荒”基地、风光储一体化等重点领域,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功引进中核汇能、中国绿发、酒钢宏晟等24家新能源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11家,形成了龙头引领、梯队发展的良好产业生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绿发70万千瓦“光热+光伏”项目作为国家第二批“沙戈荒”基地中唯一的“光热+”试点项目,建成后年均可输送清洁电力14.5亿度,能满足70万户家庭的年用电需求,成为金塔县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之作。截至目前,金塔县已建、在建、拟建新能源装机规模分别达到415万千瓦、300万千瓦、980万千瓦。

  在推动新能源产业规模扩张的同时,金塔县更注重产业链的延伸与耦合发展,着力构建产业生态“全闭环”,推动新能源产业从“单一发电”向“多元增值”转型。储能领域已建成晶科电力280兆瓦/560兆瓦时、中核汇能200兆瓦/800兆瓦时2座独立共享储能电站,上海盘柯、宁夏宝丰等储能项目也即将开工建设,有效破解发电波动性难题;氢能领域成功引进粤水电光伏绿电制储输氢一体化、大有兴业绿色甲醇生产等项目,积极推动“风光发电→绿电制氢→氢氨醇转化”产业链落地,让新能源从“发电”向“造能”延伸,大幅提升了产业附加值;零碳领域谋划“零碳园区”,对接退役风电光伏循环利用、绿电零碳产业园等项目,构建起“风光氢储氨醇”一体化的产业生态。

  “十四五”以来,金塔县深入实施“强工业”行动,持续推进“拓存创增”,以“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为主攻方向,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一区多园”发展平台,推动现代化工、新能源、航天航空、核及核关联、矿产品加工、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主导产业集群发展、链式延伸。这一系列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规上工业企业达到43户,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3.5%,达到12.4亿元,连续41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新能源产业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围绕“沙戈荒”大基地和“陇电入川”新能源大通道建设,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加快推进,新能源装机总量达395万千瓦,在建和拟建规模1280万千瓦。

  通讯员 王萍 /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