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林下养殖抓“鸡”遇 林权改革结硕果

近年来,作为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泾川县持续深化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通过创新林权流转、经营和管护机制,充分挖掘森林土地资源潜力,推动林下经济向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迈进。一系列举措协同发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了生态保护、林业增效与农民增收的多赢,不仅守住了绿水青山,更让群众端稳了“生态碗”、吃上了“绿色饭”。
11月5日,记者走进泾川县太平镇绿水青山生态养殖家庭林场,看到五六名群众正在分拣、装运今年新收的金黄玉米。整洁的雏鸡室内,何清华身着白色防护服,仔细查看鸡苗生长状况,及时调整饲料配比,确保鸡苗达到落地散养的标准。
“目前我养殖了9000多只雏鸡,再过十几天就可以进入林地散养阶段,预计春节前开始上市销售。我们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同时在青海、宁夏固原等地设有合作伙伴代理销售。”泾川县绿水青山家庭农场负责人何清华介绍。除了自家养殖的林下鸡,他还带动周边群众销售5000多只农家散养鸡,年销售额约达30万元。
何清华是泾川县远近闻名的林下养鸡大户。2015年从部队退伍后,他选择投身农业养殖,借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东风,在何家村承包了86亩林地发展林下养殖,创办了“泾川县绿水青山生态养殖家庭林场”。他还流转了100多亩耕地种植玉米,作为养殖饲料基地,通过林权流转盘活闲置林地,以“林禽共生”的致富模式带动乡村产业振兴。
“太平镇何家村林下养殖示范点主要开展林下养殖等经营活动。我们推行‘农场+基地+农户+市场’的发展模式,将基地与分散农户有机联结,形成利益共同体。目前已与何家、三星、周家等6个村的93户群众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引导群众养殖土鸡等家禽,同时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4万元以上。”太平镇何家村党总支书记许娟介绍。
依托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何家村积极推进资源变资产。2025年,村里积极争取到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金70万元,用于林下养鸡项目扩建,使养殖场累计投入达120余万元。目前已建成饲养室7栋、饲料房2栋、育雏室2栋,配备育雏笼、刮粪机等规模化养殖设备,并新建办公用房150平方米。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养殖能力,也有效激发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活力。
“今后,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群众增收为己任,立足本村资源禀赋,在守护好绿水青山的同时,向森林资源要效益。引导绿水青山家庭林场不断提质增效,吸引更多群众参与林下养殖,为乡村振兴夯实产业基础。”太平镇何家村党总支书记许娟表示。
近年来,泾川县将发展林下经济作为推动林业增效、产业增值和群众增收的重要抓手,积极引导农户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和养殖。截至目前,全县已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林场36家,流转林地1.6万亩,打造太平何家村、王村掌曲村、泾明庄头村等林下经济示范村30个,建成林下养鸡、猪、鹿、中华蜂等示范点13处,林下板蓝根、连翘等种植示范点6处,林产品加工基地1处。企业在林业经营中获益的同时,1700户群众通过出让承包林地,年均户收益约300元,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通讯员 李文文 谢正民
- 2025-11-05民乐:多元产业驱动 走出富民强县特色路
- 2025-11-05崆峒:苹果丰收采摘忙 产业兴旺促增收
- 2025-11-05高台:蔬菜产业提质增效 打造乡村振兴“绿色引擎”
- 2025-11-05武都:柿饼产业点亮乡村振兴新图景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