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从“绝壁求生”到“数字永生”:马蹄寺石窟群飞天在AI中“呼吸”
“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当AI遇见小飞天 网络主题宣传活动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亢兆宁 吕庚青 程健 孙珩力
10月28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指导,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特别支持,甘肃省委网信办、省文物局主办,张掖、嘉峪关、酒泉市委网信办与敦煌研究院、中国甘肃网、凤凰网甘肃频道共同承办的“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当AI遇见小飞天”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张掖马蹄寺石窟群。
在祁连山麓的秋日晴空下,这座开凿于红色丹霞绝壁上的石窟群,以其震撼的建筑形态与千年不绝的艺术生命力,迎接了一场古今对话。
“爬上去才知道什么叫‘绝壁求生’。”一位记者在攀登“三十三天”石窟后感慨。这处标志性建筑上下7层、共21个窟室,垂直分布于百米峭壁。采访团成员沿着狭窄的石阶拾级而上,亲身体验了古代僧侣与工匠在绝壁上创造信仰空间的艰辛与智慧。

在金塔寺石窟内,采访团被距今约1600年的北凉时期“高肉雕飞天”深深吸引。这些悬塑于窟顶的彩塑飞天,摆脱了壁面的束缚,呈V字形凌空飞舞,衣带如真般飘逸。“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会‘呼吸’的飞天。”一位网络达人拍摄时感叹,“她们仿佛下一秒就要飞出石窟,那种立体感和动感,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飞天的想象。”
金塔寺工作人员在现场讲解中揭示:“金塔寺的悬雕飞天在全国独一无二,这种高浮雕技法既受到西域影响,又融入了中原审美。你们看飞天嘴角的微笑,既有西域的洒脱,又有汉地的含蓄,这是丝绸之路上文明交流的生动例证。”
同时,马蹄寺石窟群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艺术成就,更在于它完整呈现了从北凉到明清的佛教艺术演变轨迹。“在千佛洞,我们可以看到北魏的粗犷、隋唐的华美、元明的繁复,这里简直就是一部立体的中国石窟艺术史。”

在石窟前的平台上,马蹄寺管委会文管员刘国虎向采访团讲述了二十年如一日守护金塔寺的故事。他的坚守,正是无数文物守护者的缩影。
而如今,这种守护有了新的延续。敦煌研究院已联合AI团队开展壁画的数字化修复与保护工作,这些技术实践也为包括马蹄寺在内的石窟保护提供了支持。与此同时,马蹄寺石窟群所在的景区,正通过智慧化建设全面提升文物保护与游览体验。

夕阳西下,采访团成员站在石窟前回望。千百年来,这些绝壁上的飞仙静静注视着丝绸之路上往来的商旅、朝圣的信徒;而今,古老的石窟艺术在数字时代获得了新的生命,继续向世界诉说着中华文明的辉煌与传承。

- 2025-10-28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丨刘国虎二十载深山守护 让金塔寺壁画永续留存
- 2025-10-28【甘快看】“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当AI遇见小飞天” 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甘肃张掖启动
- 2025-10-28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马蹄寺石窟群:绝壁悬塑里,藏着千年文化密码
- 2025-10-28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金塔寺石窟:千年悬壁上的“天外飞仙”破壁而出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