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山丹:从“黄金产区”到“黄金产业”

2025-10-27 17:16 来源:中国甘肃网

  深秋时节,寒意渐浓。而山丹县霍城镇西关村的1600亩黄芪种植基地里,却是一派机器轰鸣、人声鼎沸的丰收盛景。割秧机、还田机、筛药机轮番作业,80余名工作人员分工协作,机械化与人工高效联动,金色田野上涌动着增收致富的热切期盼。

  “你看这根,表皮有划痕,得单独挑出来,不能影响整批货的评级!”基地管理员马耀虎蹲在筛药机旁,手指摩挲着黄芪表皮,眼神格外专注。作为基地的“品质守门人”,他坚持每天清晨五点到岗,用“鸡蛋里挑骨头”的较真劲儿守护产品口碑。“客户认的是山丹黄芪的牌子,我们多一分细致,市场就多一分信任。”他一边擦拭黄芪表面的浮土,一边向记者介绍。

  山丹县高海拔、大温差的独特自然禀赋,造就了中药材生长的“黄金产区”。有着“小人参”美誉的黄芪,在这里形成了“根茎粗壮、表皮光滑、肉质饱满、纹路清晰”的优质品相,不仅延续着2000多年的药用传承,成为增强机体免疫、保肝抗衰老的佳品,更凭借药食同源的特质,长期受到全国各地客商青睐。

  “这黄芪的品相多地道!今年长势格外喜人,按行情算下来,地里的收成肯定错不了!”山丹县新农农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邹国林手里捧着刚采收的黄芪,脸上满是欣慰。他介绍,依托山丹黄金产区优势,合作社通过“基地+农户+订单”模式,带动周边农民参与黄芪种植,不仅让闲置土地焕发生机,更让农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创收”。

  从“种得好”到“卖得俏”,山丹县走出了一条全产业链升级之路。立足资源优势,当地以“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为抓手,建成9个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基地及配套仓储加工、冷链物流设施,构建起完整产业链。目前,山丹县7.1万亩中药材陆续采收中,黄芪等中药材附加值持续提升,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通讯员 吴鹏 郭宗轩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