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漳县:“满山药香”富农家

2025-10-24 11:27 来源:中国甘肃网

村民正在利用无雨天气抢收中药材

  金秋时节,漳县四族镇的田野间弥漫着浓郁的药香,当归、党参的藤蔓上挂满晶莹的露珠,一派生机勃勃的丰收景象。当前,正值中药材采收的黄金时期,全镇1.8万亩中药材已全面进入集中抢收阶段。药农们抓住连日无雨的有利天气,有的操控机械割蔓,有的挥锹细心刨挖,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勾勒出一幅“药香满田畴,丰收富农家”的生动图景。

  走进嘛咪寺村的中药材种植基地,连片的党参、黄芪地里,务工人员手持工具穿梭其间,小心翼翼地将一根根饱满粗壮的药材从泥土中挖取出来,仔细清理根茎上的泥土,再将其整齐摆放。这些沉甸甸的中药材,不仅是土地的馈赠,更承载着药农们丰收的喜悦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于马莲滩村村民马小林而言,中药材种植早已超越了“庄稼”的范畴,成为了他致富奔小康的“金疙瘩”。“这段时间我在嘛咪寺村挖药,一天能挣320元,工资还是日结。在家门口务工,既能照顾家里老人孩子,收入又很可观,心里特别踏实。”谈起这段时间的收入,马小林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面对前期连绵阴雨可能对采收造成的影响,四族镇各村迅速行动,结合实际细化举措,全力保障采收效率与产业发展质效。韩家川村通过“党支部+种植大户+农户”的紧密合作模式,有效盘活了闲置土地资源,培育壮大了种植主体,不仅让中药材产业鼓起了种植户的“钱袋子”,更为周边村民搭建起了家门口就业的“增收桥”,群众发展产业的热情与干劲日益高涨。

  韩家山村党支部书记杨小强说:“我们始终锚定‘党建强基、产业兴村’的发展思路,立足本地独特的气候和土壤优势,将中药材种植作为特色主导产业来重点培育。目前,已带动村民种植当归、党参、黄芪等中药材3000多亩,不少农户靠这门‘土生意’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让这一传统老产业走出了富民强村的新路子。”

  近年来,四族镇始终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大力推行“党支部+农户+合作社+基地”的多元融合发展模式。同时,通过积极推广有机种植技术、规范田间精细化管理,着力推动当归、党参、黄芪等特色中药材向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转型,实现了全镇药材产量与质量的“双提升”,为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药材喜获丰收

  依托本地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以及两家中药材龙头企业的稳健运营、电商合作项目的深入推进所奠定的深厚产业基础,四族镇正积极规划实施一系列产业链升级举措。从优质育苗、科学化种植管理到精细化初加工,四族镇正着力全链条延伸中药材产业链条,有效提升药材的附加值与经济效益,让“好药材”能卖出“好价钱”,实现中药材“变现”更高效,从而带动更多村民在“家门口”稳定增收。

  “四族镇已初步形成集收购、储存、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中药材康养产品初、深加工产业园区。”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漆亚碧表示。该园区不仅落地运营了基础加工设施,为中药材产业发展筑牢了根基,更通过创新生态种植与订单销售模式,有效延伸了产业链条,带动了农户广泛参与,显著提升了综合效益。这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更推动着本地中药材产业向生态化、品牌化、规模化方向稳步迈进。

  从田埂间的辛勤劳作到产业园的机器轰鸣,从单打独斗的传统种植到抱团发展的现代产业,漳县四族镇正以中药材产业为主要抓手,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描绘着产业兴旺、百姓富足的美好前景。金秋的药香,不仅是丰收的信号,更是四族镇人民迈向共同富裕的幸福味道。

  通讯员 李志斌 谢彤玲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