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华亭:借“椒”发力 看大坪村的“致富经”

2025-10-23 15:20 来源:中国甘肃网

  时值深秋,本是万物渐次萧条的时节,华亭市安口镇朱家坡村的蔬菜大棚里,却是一派火热的丰收景象,一垄垄翠绿的藤蔓上挂满了修长饱满的螺丝椒,色泽鲜亮,长势喜人。与往年不同,这些承载着丰收喜悦的辣椒,并未直接进入市场,而是被一车车运往了几公里外的大坪村。在那里,新购置的烘干设备和石碾子正轰隆作响,将这些新鲜的农产品转化为附加值更高的干椒和辣椒面,也“研磨”出了大坪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希望。

  破局之钥:党建引领,打破地域思维

  大坪村的突围,始于党支部的“不认输”。作为典型山区村,“无地、无产、无钱”的三重困境曾让村集体经济举步维艰,但村党支部没有陷入“等靠要”的被动,而是以“主人翁”意识主动破局。村班子成员多次召开研判会,跳出本村资源局限,将目光锁定在设施完善的兄弟村朱家坡,在镇党委统筹下果断推行“飞地模式”,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名义承包了朱家坡村的十座标准化蔬菜大棚。“我们不能被‘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困死,必须大胆地‘走出去’!今年是我们‘跨村兴业’的第一年,仅鲜椒种植就实现毛收入近8万元,这第一步算是迈稳了。”说起今年的丰收,大坪村党支部书记满脸笑容。这一决策,不仅盘活了朱家坡村闲置的农业设施,更让大坪村首次尝到了产业发展的甜头。 

  提质之策:延伸链条,实现价值飞跃

  如果说“飞地种植”是大坪村的“破局第一步”,那么“深加工升级”就是其“增收关键棋”。面对集中上市可能带来的价格波动,大坪村党支部未雨绸缪,决定在延伸产业链上做文章。

  “单纯依赖鲜椒销售,收益稳定性难以保障。我们必须有自己的‘杀手锏’,把农产品增值收益留在村里。”彭小亮说道。基于此,党支部迅速制定“延伸产业链”方案,购置了辣椒烘干和研磨设备,将部分鲜椒加工成干椒和辣椒面。 

  “我们的辣椒面是纯手工研磨,最大限度保留了辣椒的天然香气、油脂和营养成分,口感更醇厚细腻且不燥口。”彭小亮介绍道。

  据悉,通过将部分鲜椒加工成干椒和辣椒面,预计能为村集体再增加4万多元的收入。这一举措,不仅有效规避了市场风险,更实现了从“论斤卖”到“论克卖”的增值飞跃,真正让“小辣椒”变成了“金疙瘩”。

  振兴之道:多元增收,共绘振兴画卷

  大坪村位于安口镇西南部,多为山地。为改变山地村“无地、无产、无钱”的困境,大坪村按照“一村一品”发展思路,于2019年流转土地1500余亩,建成了千亩双垄沟播玉米示范基地,并持续扩大玉米种植规模,同步推广“地膜覆盖+良种应用+配方施肥+机械耕作”的科学管理模式,提高玉米规范化种植水平,2025年种植面积达到2500多亩。

  肉牛养殖也是大坪村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我们村的人畜分离养殖小区已全面竣工,为村里传统的养牛户提供了干净、方便的养殖环境。”彭小亮说道。“政策好,我们正在鼓励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科学养殖,将更好地发挥好肉牛产业强村富民作用。”

  在大坪村,玉米种植不仅为肉牛养殖提供了充足的饲料,还通过秸秆回收、有机肥利用等环节,形成了有机循环农业,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眼下,大坪村的辣椒加工产业正红红火火,刚收获的玉米为全村几百头肉牛提供了充足的过冬“口粮”,牛粪成了来年的天然肥料……大坪村的成功实践,是党建引领下基层智慧与担当的生动体现,这条“支部引领、飞地置业、链条延伸、多元增收”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让更多村民看到了“跟着支部干、日子有奔头”的希望。 

  通讯员 贾艺超 张涛涛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